2025 年 5 月 14 日晚,澳门氹仔美狮美高梅剧院内灯光交错、掌声雷动,一场融合传统与科技、文化与创新的视听盛宴——《澳门 2049》迎来了第 100 场正式演出。
这部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将中国非遗与未来科技完美融合的沉浸式舞台作品,自 2024 年 12 月 15 日首演以来,以高密度驻场稳步运营,在短短半年内达成百场,这不仅标志着项目迈入成熟阶段,更为澳门文旅融合注入了标杆性的文化动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
百场纪念
观众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在百场演出这一里程碑节点,《澳门 2049》特别策划了“神秘访客”招募计划。自招募开始,便吸引了上千人踊跃报名参与。
通过限量招募“神秘访客”,开启幕后导览、非遗互动体验等环节,让观众得以亲自走入舞台背后,近距离感受每一次演出背后深藏的巧思与匠心,深入了解演员们在台前幕后的付出与努力,以及非遗文化在现代舞台上的传承与发展。
为庆祝这一重要时刻,《澳门 2049》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百场传承”纪念活动,涵盖打卡拍照、机器人互动、限量礼赠、幕后纪录片首映及全场合影等环节,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庆典体验。
观众们在观看演出前后,都能尽享未来感与仪式感。这不仅是演职团队坚持与努力的成果展示,更是观众陪伴、理解与支持的共同回响,是观众与文化之间的一场深度双向奔赴。
传统与科技对话
舞台艺术的“新表达”
《澳门 2049》的创作初心,是寻找一种既属于中国也面向世界的表达方式。在百场演出中,观众们亲眼见证了非遗如何在舞台上“未来化”,也看到了科技如何在文化中“人文化”。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中国传统非遗技艺与前沿科技完美融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在舞台上看见中国文化的未来感。”“《澳门 2049》是来澳门不能错过的演出。”“它不只是好看,更令人骄傲。”在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关键词下,网友们的高频评价持续发酵。
有观众直言:“我以为是文旅演出,结果像打开了一部中国的赛博童话。”也有行业从业者认为:“《澳门 2049》为非遗的流行表达提供了范例。”
演员们在舞台上不仅呈现了精彩的表演,更深刻体会到了《澳门 2049》的文化意义与国际影响力。他们表示,能够在舞台上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为他们带来极大的感动与鼓舞。
据票务数据统计,从首演至今,大约有超过三成的观众来自国外,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澳门 2049》在国际舞台上所受到的关注与喜爱。它不仅为内地非遗传统表演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展示平台,也正因为澳门这座城市的国际属性,才让跟多的国外游客深入的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工作者也积极参与了《澳门2049》的演出和创作过程。他们不仅为演出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视角,还通过自身的专业背景和艺术经验,为作品注入了丰富的国际元素。
技术不只是表演的手段,更是文化表达的语法。《澳门 2049》经历百场演出后,验证了一种可能: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与世界最先进的舞台科技并肩共鸣,并迸发出全新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的舞台艺术形式,不仅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也为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搭建了一座桥梁,让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从“百场”出发
走向更深的共鸣
演出团队表示,百场只是一个逗号,传承永远在路上。《澳门 2049》将在稳定演出节奏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内容研发,探索更多跨界合作。
未来,他们计划与国内高校、数字艺术实验室、文博单位等机构共建“未来舞台实验计划”,尝试让更多非遗项目通过科技手段获得当代表达空间,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影响力。
百场落幕,光影未央。一个关于未来与传承的东方舞台叙事,正从《澳门 2049》出发,走向更广阔的文化舞台。
它将继续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