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许泉根捧出手写的回忆录,扉页夹着1974年云南勐捧农场,他和好兄弟何根正的合影。当年,突发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何根正被宣判“只剩两个礼拜可以活”。生死时刻,上海赴云南医疗队一位李医生以医者仁心收下病人,一场惊心动魄的中西医结合救治让“病危通知”彻底改写。51年后,这对好兄弟向“新民帮侬忙”发出求助,期盼能帮他们找到“救命的李医生”,当面说一声谢谢。

半夜发病

紧急求医

1969年,何根正和许泉根从上海来到云南省勐腊县曼贺南村傣族寨地区兴修水利,从此结识,成为好兄弟。1974年,他们开始在勐捧农场五分场的生产建设兵团种植橡胶。



何根正(个高)许泉根(个矮)摄于西双版纳

8月的一个晚上,夏夜的风裹着凉意渗入草房。许泉根盖着被子,何根正却抱怨“热得睡不着”。他一夜没睡好,整个晚上热得直出汗,人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第二天,何根正更加睡不好,出汗不停。许泉根吓了一跳:何根正的眼睛“黄得像流油”

许泉根突然想起有人提起过,最近上海赴云南医疗队和慰问团刚到勐捧农场。医疗队驻扎在场部,有10公里之遥。许泉根和另一位小伙伴张伟忠,搀着何根正,沿山路绕道而行,借傣族人的独木舟摆渡过大河,慢慢走到勐捧公路一个岔路口。

当时才走出没多远,我整个人就已经软得挪不开步。

何根正告诉帮忙君,他们在路口等了许久,终于等到并拦下一辆拖拉机。拖拉机上站满了人。许泉根央求驾驶员,希望能给“重病号”搭个便车。驾驶员被说得心软了。于是许泉根和小伙伴托住何根正的大腿,硬是将他推“塞”了上去。而许泉根和张伟忠两人,抓起网线袋急速赶路。

遇好医生

终于住院

两人擦着汗,又走了三分二的路程,过一座平桥后,发现碎石渣子路旁,何根正正靠在一棵树上,手里拎着什么东西,闭着眼睛,显得疲惫无力。两人怔住了,以为他被拖拉机上的人赶下了车,但何根正说出的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消息

看过医生了,不要去了,没用的,配了一斤葡萄糖,没有救了。

许泉根不愿让好兄弟这样“等死”,一直奔到了场部。一排排草房还在搭建中,一位上海赴云南医疗队、和蔼的中年女医生为刚才的接诊病例满怀伤心

想想真心痛,伊(指何根正)最多只有两个礼拜可以活了。

这位姓李医生继续轻声告诉许泉根,她想收何根正住院,可这里的病房只有一间大统间,传染病是不能住进来的。她想给他开两斤葡萄糖,最后审批核发只有一斤。

许泉根对何根正的兄弟情谊感动了李医生,她悄悄给许泉根支招:上海来的慰问团正好到了,“急性肝炎来势汹汹,要死人的”,你快去反映反映,看能不能给他创造一些治疗条件

于是,许泉根马上找到了慰问团,在沈副团长的出面下,经反复协商,场部领导终于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明天有两间用作招待所的屋顶可以盖好,安排先住下看病好不好?

第二天何根正总算是“住院”了。

病危时刻

全力救治

在满屋散发着茅草清香的新病房里,李医生和几位专家根据何根正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抢救治疗方案。除了主治的李医生,许泉根还记得有一位医生姓赵,也很认真负责

几天后,何根正的精神有了起色,胃口大增,想吃肉了。许泉根说:

病号饭还算不错,每一顿蔬菜里夹着几片肉,但他不过瘾。一次,他还想吃橘子。

但表面的好转,实则是危险的迫近。几天后,李医生找到许泉根:

该用的药最大剂量都用上了,小伙子可能冲不过去了,就在这几天了。我代表院方不得不通知你,准备后事吧

许泉根扑通一声,双腿一软跪地,李医生赶忙一把搀住了他。

小伙子,起来吧,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会尽力的。但我们也要作好最坏的打算。这几天的“好转”,是最危险的回光返照。病人有什么要求,想见亲人面也行,快帮他准备吧。

此时此刻,许泉根突然想起,有一位队友的未来岳父是当地哈尼族支系僾尼人的民间医师,他会有什么祖传秘方吗?能不能试一试?他心急如焚,一阵狂奔,恳请在当地一起“生产建设”的表弟黄正同和队友连夜上山,翻山越岭几十里山路,寻找土方。第二天,许泉根就把“最后再试一试中草药”的事情向李医生说了,征询她的看法。李医生表示,自己不精通中医,但中西医结合没有多大的冲突,可以尝试

太阳下山前,黄正同一拐一拐地终于下山了,由于走得急穿着拖鞋,什么时候踢翻了脚指甲都不知道。他带来了僾尼人民间医生的一包中草药,还有一包用干芭蕉叶包着似蚕豆大小样的深褐色的东西。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造了奇迹!也或许是处在生死边缘的何根正有这么多“贵人”相助命不该绝,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慢慢地何根正眼睛的黄疸消失得无影无踪

感激救命

寻找恩人

73岁的何根正讲,他的奇迹生还,离不开好友许泉根的锲而不舍,四处奔波求医,更离不开李医生的不放弃,抓住了抢救时间,最终更愿意努力一试,帮他改写了命运。



何根正(最左侧黄衣者)许泉根(最右侧红衣者)以及当年的亲密战友重返勐捧农场

病后第二年(1975年),何根正“病退”回到上海。据他讲述,多年后,自己曾托人到静安区中心医院寻找救命医生,但因信息过于简单,多次寻找无果

许泉根则在1979年才回到上海,为生活忙碌奔波。退休后,许泉根萌发了将那段知青经历写成回忆录的念头。回忆录写得断断续续,手写装订而成,其中有一篇详细描述了好友何根正大难不死的经历。随着写作的进行,过往的那一幕幕再现眼前,这对好兄弟对恩人医生的感激之情一日比一日强烈

我们曾求助医院,但医院工作人员反馈,因年代久远,档案无法找到,而且可能已归档到他处。





回忆录

考虑到李医生51年前40多岁,如今如果健在,也应该有90多岁。两人甚至至今都不知道李医生的全名

阿拉真的很希望很希望再看到伊。

这对好兄弟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或拨打新民晚报新闻热线962555,或通过“新民帮侬忙”微信公众号及时提供信息。帮忙君将继续为老人寻恩。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陈浩

摄影 | 受访者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编校 | 杨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