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2025年以来,台前县清水河乡以河南省“五基四化”和“四高四争先”为指引,深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访、早、联、宣”四步工作法,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矛盾化解能力“双跃升”,为乡村振兴筑牢稳定根基。


台前县清水河乡紧扣“五基四化”中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治理机制建设要求,将党员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先手棋”。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核心理念,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体系,统筹网格员、警务助理、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专项行动,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走访中建立“即时上报—分级处置”机制,由乡综治中心对矛盾线索实行台账化管理、动态化跟踪,保障问题源头可溯、处置有序。2025年,全乡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1件,其中妥善化解往年重复纠纷5件,及时介入新增纠纷6件,实现“隐患发现在早、问题处置在小”,为基层治理夯实民意基础。

以“早”防变,织密风险防控网络

对标“四高四争先”高效能治理要求,清水河乡构建矛盾纠纷“早排查、早预警、早介入、早回访”全流程防控机制,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实现风险隐患“源头发现、分级处置、动态清零”。一是早排查,建机制清底数。依托基层调解组织,建立“周巡查+月研判”常态化排查机制,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等高频领域,2025年累计排查各类隐患23起,全部纳入动态管理台账,确保矛盾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早介入,快响应控苗头。坚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原则,构建“网格预警—中心派单—调解员下沉”三级响应体系,接到群众诉求后30分钟内联系当事人、24小时内上门核查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焦点、制定调解方案,防止风险升级。三是早调解,分类治化积怨。针对不同类型矛盾,创新“情、理、法”融合调解模式:婚姻家庭纠纷侧重情感疏导与家庭关系修复,邻里纠纷注重利益平衡与乡贤评理,涉法涉诉纠纷提供法律文书指导与诉讼路径指引。2025年引导司法程序解决纠纷4起,实现“矛盾不上交、问题不过夜”。四是早回访,防反弹固成效。建立“调解成功—7日回访—重点关注”闭环机制,2025年累计回访17件次,满意度达98%;对可能反复的纠纷纳入“红色预警”清单,联合派出所、村委会持续跟进疏导,防止问题“回流”。


以“联”聚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聚焦“五基四化”中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与治理网络建设要求,清水河乡深化部门协同与“三治融合”,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是部门联动,织密协同化解网络。建立“党委统筹+部门联动+村级兜底”三级联调机制,由乡党委书记牵头,整合派出所、综治中心、法庭、司法所等12个部门成立矛盾纠纷联调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研判复杂案件,2025年会商重大纠纷7起、化解率100%。推行“村级调解+乡级联调”分级处置模式,简单纠纷由村级调委会当场化解,复杂纠纷通过“中心派单—部门联动—联合化解”流程处置,复杂矛盾化解周期缩短至15天,同比下降50%。二是三治融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一是自治强基,激发主体活力。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发挥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作用,将矛盾化解纳入《村规民约》,2025年通过村民自治解决邻里纠纷9起,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二是法治固本,筑牢规则底线。司法所常态化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2025年培育村级法治骨干42名,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占比提升35%,法治思维逐步成为基层治理“硬约束”。三是德治润心,涵养文明乡风。挖掘“最美家庭”“文明户”等典型案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道德讲堂,以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柔性引导群众互谅互让,2025年通过道德调解成功化解家庭纠纷5起,形成“以德育心、以文化人”的治理氛围。

以“宣”促治,夯实法治建设根基

锚定“四高四争先”中“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目标,清水河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格局,从源头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一是凝聚宣传合力。整合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力量,组建专业化普法工作专班,形成“部门协同、全域覆盖”的宣传矩阵,推动法治宣传从“单一部门主抓”向“多元主体联动”转变。二是线上精准触达。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高频次推送《宪法》《民法典》等重点法律知识,2025年累计转发法律法规300余次,实现法治宣传“指尖触达”,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三是线下立体覆盖:聚焦赶集日、节假日等节点,通过拉设宣传横幅、设立法律咨询台、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讲等方式,推动法治知识“进乡村、进家庭”。2025年累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


台前县清水河乡通过“访早联宣”四步工作法与“五基四化”“四高四争先”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下一步,该乡将持续深化治理创新,推动“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治理保障与更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图/王传帅 孙绪建)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