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贾峰
夜幕初垂,河南林州市合涧镇河南元村村民王晓军的指尖在手机屏幕轻轻一点,一场基层治理的“数字接力”就此展开。4月18日19时04分,河南元村民声微信群弹出“燃气停供”的紧急信息,村支部委员史苗苗的秒级响应,不仅开启了基层治理的“极速模式”,更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实践。
在这场民生服务“赛跑”中,村两委与燃气公司上演了基层治理的“标准动作”:1分钟启动应急响应,5分钟完成问题研判,30分钟组建抢修专班,第二天早上天燃气已能正常使用。当燃气灶重新跃动蓝色火焰的那一刻,数字治理的时度效在万家灯火中具象化为民生温度。这种“线上吹哨、线下报到”的闭环机制,正是河南元村构建的民声响应体系:线上接单—快速派单—限时办结—群众评单的生动实践。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宏大叙事里,河南元村的“云上服务站”正在书写基层善治的微创新。通过“三时三办”工作法(即时接单、限时承办、实时反馈),将“接诉即办”升级为“未诉先办”。路灯维修、沟渠清淤等民生诉求的平均解决时长压缩至2小时以内,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98%以上。这种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指数”的治理智慧,让每个民生诉求都成为完善治理体系的迭代契机。
当“屏对屏”的即时沟通架起“心连心”的服务桥梁,河南元村的实践诠释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从微信群里的“@村委”到田间地头的“马上办”,这里正在构建数字时代的“鱼水关系”。每一句“收到,正在处理”的及时回应,每次“问题已解决”的闭环反馈,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这个太行山麓的村庄,用“群”智“群”力破解着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难题。河南元村的“民声微信群”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新时代干群关系的数字镜像,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绘就着充满温度与人文关怀的治理新篇。
编审:孙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