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破界·融合·生长”为主题的石景山区2025年中小学教联体建设与资源赋能论坛在红旗小学举办。此次活动是北京市石景山区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依托2025年石景山教育教学研讨季策划的示范活动。论坛通过红旗小学“五联”实践案例,展示区域“教联体”建设阶段性成果,助力石景山区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治理新生态。
当天,红旗小学“联育会”正式揭牌成立。“通过成立‘联育会’,实施‘五联’共育机制,学校将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家校密切配合,引导家长坚持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做懂教育有智慧的新型家长。”红旗小学校长路彦芬介绍说,学校依据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同、学校主导、家庭参与、街道社区支持、社会资源单位补充的多元主体原则,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学校在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方案、组织机构、协同运行机制、教育资源库和课程体系。
据路彦芬介绍,学校实施“五联”共育机制,即联共识、联职责、联资源、联课程、联环境。联共识方面,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家校多元沟通平台,凝聚全员育人理念,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同步工作进展;联职责方面,明确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资源单位分工,如区教委统筹政策,社区提供实践场所,形成育人合力;在联资源方面,以“打破边界、多元融合、开放共享”为理念,邀请部队校外辅导员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推动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丰富育人空间,提升教联体的社会影响力;联课程方面,学校打造“红旗小诗人”“小华佗”“小卫士”等特色课程,融合红色文化与学科教育,其中国防课程已申报市级课题并区域推广;联环境则联合街道、部队等多方力量维护校园周边安全,学校以红色文化主题创设校园环境,强化浸润式育人。
活动现场,红旗小学小讲解员与家长志愿者带领与会人员参观校园,解读环境文化与长征种植园文化内涵。随后,涵盖劳动实践、国防教育、非遗传承等领域的特色课程进行集中展示。其中,《折叠西瓜》《国防力量》《青石版画》等课程由学生家长、部队教官、非遗传承人等多元主体授课,生动呈现家校社资源整合的实践成果。
北京教育学院家庭教育资深专家马英表示,此次论坛充分彰显“区域引领、学校实践、资源协同” 的育人成效。红旗小学“五联”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为区域教联体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石景山教委主任孟驰在讲话中表示,要从区域教育战略高度深化教联体建设,提升站位把握政策内涵,强化协同创新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引领作用。
据了解,石景山区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自2023年成立以来,构建“四位一体”协同模型,完成多主体深度调研并形成12万字分析报告,研发五大主题60余份课程资源。此次创新“教联体”模式,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石景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