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16小时密谈后,中方的态度,还是没给特朗普准话,这下特朗普想要实现的三大愿望,还能实现吗?



(中美首轮经贸谈判)

自特朗普对华施加高关税后,中美首轮经贸会谈在日内瓦举行,这次16个小时的谈判,结果算的比较积极的,而从中美双方各自的态度来看,这次会谈也释放出很多不同寻常的信号。

这次会谈达成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常态化经贸磋商机制,双方同意设立定期沟通机制,由中美经贸牵头人负责协调,以减少误解和摩擦。可以预见,这一机制将为未来经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避免单边行动导致关系恶化。

第二,深化重点领域合作。首先是新能源与绿色技术,美国企业或许将扩大对华光伏设备出口,中国则开放更多绿色技术市场。其次是农产品贸易:中方可能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缓解美国农业州压力。再有是数字经济方面,双方同意加强数字贸易规则协调,避免技术脱钩。

第三,管控分歧,避免贸易战升级。这一次,中方再次重申反对单边关税,美方承诺“谨慎评估”对华关税政策,暗示可能调整145%的对华高关税。双方同意通过谈判解决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长期争议。



(中美谈判的地点)

第四,提振全球经济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警告,若中美贸易战持续,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下调0.8个百分点。此次会谈缓解了市场担忧,全球股市普遍上涨。

深入来看,这次会谈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中美经贸关系“止损”,2025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8.3%,高科技产品贸易减少15%,此次会谈有助于防止进一步下滑

缓解全球供应链压力,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经贸关系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此次会谈有助于减少贸易不确定性。

最后,为后续谈判奠定基础。此次会谈是2025年1月中美元首通话后的关键落实步骤,为未来更高层级的对话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次会谈的结果是积极的,但中美双方的态度却比较耐人寻味。

中方的态度是,强调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进行,不接受美方“一边谈、一边施压”。愿与美方“相向而行”,但要求美方先取消单边关税,展现诚意。中方认为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愿扩大市场开放,但不会牺牲核心利益。

可以看出,我们保持着不卑不亢的立场与态度。

但是美方则不一样,美国总统特朗普很积极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称中美在瑞士举行了一次很不错的会议,期间讨论了很多内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特朗普发声)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表示,很高兴报告这一消息。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则重点强调了中方代表团队的态度,描述他们是“强硬的谈判者”。

从这一对比能看到,我们依旧是保持着压过美方一头的态度,既然是美方极力推进这次谈判,那我们就要先看到美方松口,然后再视情况,考虑之后和美方的沟通与对话。

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能清楚看到特朗普为何积极推进中美谈判,他或许有3大愿望希望达成,而中方则是关键角色。



(驶往美国的中方货轮越来越少)

首先,现在中方的货轮,几乎已经不再前往美国,这也导致美国内的中国商品库存骤降,现在为了美国零售商能继续有货可卖,特朗普必须解决中美关税问题。

其次,贝森特几天前向国会报告,目前美国政府的现金储备,和控制美债的手段,可能在8月耗尽,这也就意味着,美债“爆雷”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既然中方曾是购进美债的主要经济体之一,那这个时候向中方示好,也就有了解释。



(美国国家债务时钟)

最后,特朗普最想要的,肯定还是中国的稀土,现在中方封死对美出口稀土的路径,让后者已经意识到危机,所以为了继续向美军稳定的供应涉及稀土的军备,和中方和谈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总的来说,短期内,若美方兑现部分关税调整承诺,中美贸易可能小幅回暖。不过长期来看,结构性矛盾,比如技术封锁、供应链安全依旧存在,谈判可能反复。

此次会谈是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转折点,虽未彻底解决分歧,但为后续谈判创造了条件,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积极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