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拆迁赔款”都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不仅仅意味着自己家房子被政府征收,还会获得一大笔的赔偿款,光是补偿就可以买个更好的房子,因此,他们都很乐意。

当然,面对高额的赔偿金时,也有一些人不为所动,河南郑州东史马村的任金岭就是其中之一,开发商反复的游说并答应补偿一个亿,希望他能允许,但任金岭始终没有答应。



甚至还说出:“别说是1个亿,就算是10亿,100个亿,我也不会搬走,”在那个年代,1亿的赔偿款很是诱人,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1. 悠久的老宅

1950出生在东史马村的任金岭,是个地地道道的郑州人,而他所住的任家老宅像一本厚重的古籍,静静诉说着跨越两百多年的故事,任金岭每日清晨推开斑驳的木门。



吱呀声响里,仿佛能听见祖辈们穿越时空的低语,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院落,承载着任家七代人的光阴,当年富商任君选请来能工巧匠,以楠木为梁、青砖为骨。

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历经63年,传到任德润手中才最终落成,这位官至布政司政史的先祖,获道光皇帝钦赐“辅翼国政”匾额,鎏金大字至今高悬门楣,见证着家族昔日的荣耀。



踏入老宅,时光的印记无处不在,48间房屋错落有致,木雕窗棂上的牡丹虽历经风雨,花瓣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石雕墀头上的瑞兽怒目圆睁,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百年建筑。

十座藏书楼虽已空置,但透过精美的砖雕窗格,仍能想象当年书香四溢的场景,屋檐下雕刻着缠枝莲纹,据任金岭说,这些图案在乾隆年间最为流行,是身份与品味的象征。



漫步在天井中,脚下的青石地砖已被岁月磨得发亮,每一块一株古石榴树,枝干虬曲如龙,据说已有百余年树龄,每到夏天便开满火红的花朵,将斑驳的墙面染成一片暖色。

任金岭还记得,幼时祖母总爱坐在石榴下,摇着蒲扇讲述任家先祖的故事,最令人惊叹的是老宅的建筑工艺,梁柱间没有一颗铁钉,全靠榫卯结构严丝合缝。



屋顶的灰瓦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排列整齐,任金岭常常抚摸着梁柱上的雕花,感慨道:“现在的工匠,再也做不出这样的手艺了。”

祖上作为清朝时期的大官,人丁兴旺也被他们视为光荣的象征,刚开始的时候只有60多口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已经增加到400多人,外加奴仆就有600人。



家族人数的增多,房间的数量也渐渐不够用了,随后便将老宅扩建现在的样子,偌大的建筑记载着家族的兴旺。

2. 突然的拆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史马村的地理位置很是优越,想对其进行开发,2007年,拆迁的消息瞬间在村中流传开来,一时间,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



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着即将到手的拆迁款和未来的城市新居,可任金岭的心情却如坠寒冬,拆迁办工作人员第一次登门时,任金岭正坐在老宅的院子里。

抚摸着那棵有着上百年树龄的石榴树,像是在和老友倾诉,工作人员带着十足的诚意,拿出合同,告知任金岭他家老宅能拿到500万的拆迁款,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足够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任金岭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这宅子不是普通的房子,它是任家的根,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给多少钱都不能拆。”

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没听明白金额,又详细解释一番,任金岭却只是摇头,送客出门,随着拆迁工作的推进,开发商见任金岭不为所动,决定加大筹码,将拆迁款提高到3000万。



这一次,他们找来了村里和任金岭关系不错的邻居帮忙劝说,邻居苦口婆心地说:“老任啊,3000万,这可是几辈子都挣不来的钱,你就别固执了,赶紧签字,以后能享清福了。”

任金岭看着邻居,眼神坚定:“兄弟,我知道你为我好,但这老宅的意义,你不懂,我从小在这长大,父亲临终前还叮嘱我要守好它,我不能违背祖训,”邻居无奈,只能无功而返。



开发商仍不死心,甚至放出话来,只要任金岭同意拆迁,赔偿款可以再谈,最后,赔偿金额一路飙升到了一亿,面对这天文数字般的诱惑,任金岭依然不为所动。

开发商看到用高额的补偿款依旧说不动任金岭,就想着来硬的,直接断了任家的水电,任老不带怕的,直接从外面砍柴生火做饭,至于电的问题直接用蜡烛进行代替



一大家子跟着吃苦,眼看着周边的房子被推土车推平,家人也有了妥协的想法,但都被任老呵斥了回去,还说道:“你们那坚持不来就出去,我还是那句话,谁也改变不了。”

3. 老宅的求生之路

就这样,任老跟开发商一直僵持着,开发商趁着月黑风高,偷偷带着工具来到任家老宅准备拆墙,好在任老早有准备,直接拿着棍子将赶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开发商就带着人假惺惺的致歉,嘴上说着是“误会”但任老心里跟明镜似得,自然是没有与之多说,看着开发商千奇百怪的方法,任老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开始寻求老宅生存的方法,作为清朝时期的建筑,肯定会跟文物有点关系,于是,开始四处收集老宅的历史资料:翻出祖传的地契、手抄族谱,仔细研究梁柱上的雕刻花纹。



甚至询问知情的老人,拼凑有关老宅的传说,他发现,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历经63年才完工的建筑,不仅是任家的祖宅,更是郑州地区清代建筑工艺的活化石。

48间房屋采用纯榫卯结构,木雕窗棂上的牡丹、石雕墀头上的麒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百年前工匠的精湛技艺,带着这些证据频繁往返文物局。



2009年,政府插手这件事情,派遣文物专家对其进项检测,专家们在测绘中发现,老宅的建筑布局、装饰纹样完全符合清代官宅规制,且保存状况在郑州地区极为罕见。

经过反复论证,任家老宅被正式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拿到文件的那天,任金岭在老宅的天井里坐了整整一夜,月光洒在斑驳的砖墙上,仿佛祖辈们的目光在默默注视着他。



为了让老宅发挥更大的价值,任金岭主动联系文物保护组织,提出将老宅改建为博物馆的设想,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他将家中珍藏的近千件明清家具、瓷器、朝服精心陈列。

将这座私人宅院变成了免费开放的“天祥博物馆”,如今,任金岭和老伴既是馆长,也是讲解员,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任家老宅的前世今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