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海安公安队伍中,有这样一位青年民警,他凭借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在大数据领域绽放出耀眼光芒。他叫吴钰湟,一位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新时代从警篇章的大数据民警。

逐梦警营,毅然前行


1995年1月出生的吴钰湟,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21年7月,他怀揣着警察梦想,毅然放弃国企高薪职位,投身海安公安大家庭。从警4年来,他先后在派出所、大数据中心等多岗位锻炼,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民警的责任担当。

2022年3月,外出办案回派出所的吴钰湟和同事驾驶警车行驶至海安市姚池路和环城线交界处,突然看到路边一辆电动车后备厢内有火苗不断地往上蹿,冒着滚滚浓烟。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吴钰湟迅速冲到电动车旁将驾驶员石师傅疏散至安全区域,随后拿出警车上的便携式灭火器对着火源根部进行灭火。最终在吴钰湟及同事和路过热心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险情解除。石师傅对吴钰湟和同事的出手相救深表谢意。

2023年6月,面对严峻的反诈形势,吴钰湟主动请缨加入专案组。他马不停蹄,奔赴湖南、广西等地,全力追捕境外诈骗回流人员。在湖南衡阳祁东县,犯罪嫌疑人黄某拒不配合审讯,试图逃避罪责。吴钰湟和同事们没有放弃,他们深入现场梳理案件,精心调整审讯策略,经过48小时的连续鏖战,最终让黄某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在派出所的两年时光里,吴钰湟将所学知识与警务实践深度融合。他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17起,办理刑事案件39起、治安案件115起。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着他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决心。

数据赋能,勇立潮头


2023年7月,吴钰湟在海安市公安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库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人才库,并被遴选到大数据实战赋能中心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与师父王浩携手共进,开启了数据赋能领域的新征程。他常说:“作为一名公安大数据民警,不仅需要掌握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应用方法,更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异常和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证据。”

吴钰湟积极拓宽数据赋能场景应用,构建数据模型、运用算法分析,为流窜盗窃犯罪打击提供有力支撑。他与巡特警大队、指挥中心等部门密切协作,理顺处置机制,实现了从“事后查处”到“事前预警”的转变,大大降低了一线警力的工作负担和时间成本。吴钰湟经常与同事探讨数字警务发展的最新理念、实施路径等内容,充分调动起团队的专业兴趣和热情,大数据实战赋能分中心的工作氛围愈发积极和融洽。在各类比赛赛场上,吴钰湟同样表现出色。2023年7月,海安市公安局举办首届数据建模大赛,他放弃休息,连续加班一个月,与战友们成立“数攻”合作微单元,帮助民警提升数智思维和建模能力。同年10月,南通市公安局举办建模大赛,吴钰湟作为海安市公安局参赛团队成员,他潜心研究赛事规则,准确理解比赛要求,扛起团队主力责任,与其他成员精心构思搭建“火眼—行业场所智慧管控模型”,推动行业管理“变采为核”新模式,提升场所行业“智管”效能,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荣获建模大赛二等奖。

智慧警务,创新担当


为加快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海安市公安局启动了“任务管家”研发工作。吴钰湟作为研发团队的主力军,全程参与开发部署应用过程。他积极与警种部门对接实战需求,不断优化改良平台功能,迭代升级平台版本百余次。“

“人员管理”“全警协同”“服务超市”等功能模块,在吴钰湟的努力下,成为基层民警减负赋能的有力工具,累计支撑民警业务工作一万余次,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后续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任务管家”的特色做法在《人民公安报》等主流媒体上被报道,在全省公安数据讲堂上被推广介绍。在南通市公安局技战法一季度“擂台赛”活动中,吴钰湟汇报的技战法荣获二等奖,为全局打造数据驱动的智慧警务运行模式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吴钰湟将这句格言作为从警的座右铭,无数个日夜,他坚守在大数据实战赋能的第一战线,用行动诠释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文/仁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