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自秦汉以来,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次大的分裂割据时期,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和宋金辽夏时期。
一般来说,战乱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五代十国时期却成为了一个例外,是社会经济发展唯一没有出现反复倒退的时期。
而在五代十国中,后周又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后周的第二位皇帝柴荣既被史学家称作“五代第一明君”、“乱世之圣主”。
此外,民间也将柴荣称为“柴王爷”。小时候柴荣家道中落后,他推着小货车,一路向南,逐渐发了财,让家族重新复兴。因此,人们也将他奉为“南路财神”。
古代,一些皇帝还曾专门祭拜柴荣的庆陵。当然,这是出于巩固统治、收拢人心的目的。毕竟柴荣是一代明君的象征。
如今,被民间奉为“财神爷”的柴荣,现在很多人家中还供奉着“柴王爷”,为他祭拜烧香。
因为“财神爷”这层特殊的身份,数千年来,人们对古代的很多皇帝都曾发表过各种批评,就连李世民也难逃被批评的命运,但却几乎没有人骂过柴荣。
柴荣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这就要从后周太祖郭威说起了。
郭威出身江门,协助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后,郭威凭借佐命之功,在后汉朝中担任要职。柴荣是郭威发妻柴氏的内侄,家道中落后,柴家将柴荣送去姑姑家,也就是郭威家中。
起初,柴荣帮助郭威打理家中财务,经商理财,后来,郭威便将他认作了养子。
郭威在朝中任职期间,还提拔了柴荣进入军中。渐渐地,柴荣也在地方上有了一定的名声,但是一直没有独当一面的大的功绩。
刘知远死后,郭威拥立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并开始掌管全国兵权。
郭威虽然是刘承祐的宠臣,但刘承祐实际上对他的忠心充满了猜忌。950年,刘承祐秘密下达了诛杀郭威等有功大将的诏令。
不料,消息走漏,郭威提前得知后,当即决定起兵讨伐,“清君侧”。郭威起兵造反的消息传来,刘承祐将郭威在京城的所有家族成员杀死,就连郭威尚在襁褓中的儿子都未能幸免于难。
事后,郭威称帝,定国号大周,史称后周。因为争夺帝位时,郭威家族中的亲属在战乱中全部被杀。因此,在立储问题上,既是侄子又是养子的柴荣便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不过,由于柴荣一直以来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因此,朝中在这件事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后周立国功臣王峻、王殷多次阻挠柴荣进京、领兵,明确反对立他为储君。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势力也是柴荣能够顺利继位的潜在威胁。
因为后周政权内部权力斗争不断,导致立储一事迟迟难以定下来。
随着郭威身体状况的恶化,立储之事再次提上了日程。为了给柴荣即位铲除障碍,郭威果断铲除了王峻,但又重视安抚王殷。
与此同时,柴荣也被宣召入京。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郭威实际上已经向外界释放出了确立柴荣为储君的政治信号。
王峻势力覆灭后,为窥探朝廷动向,王殷也进入京城。郭威再次下令诛杀王殷。郭威铲除了二王势力,不仅削弱了开国功臣对朝中的影响力,而且也为柴荣继位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郭威驾崩后,柴荣登基。但就在这时,北汉刘崇率兵进犯,柴荣决定御驾亲征。但这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群臣虽然以周太祖新丧,人心不稳为由反对,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看好柴荣的能力。尽管如此,柴荣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亲自来到了前线,调兵遣将,大败北汉。
不仅打了胜仗,柴荣还重新整顿了军中纪律,对临阵脱逃的将领果断下令诛杀。这一战,让朝中大臣和军中将士们对刚刚登基的皇帝刮目相看,柴荣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原本不被看好的柴荣,实际上“雄心壮志”,结束战乱、统一中国、重塑太平盛世是他最大的愿望。因此,他在之后又发动了几次大的战役,接连收复了不少失地。
遗憾的是,柴荣因突发疾病逝世,年仅39岁。临终前,他还在与大臣商讨收复幽州事宜。
除了御驾亲征,开疆拓土外,在位期间,柴荣还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民间疾苦。
兴农耕、轻赋税、治水利,推动荒弃的耕田有人种。又让人制《均田图》,根据土地田亩确定赋税,不仅免除了夏秋两税,还取消了其他的一些苛捐杂税、徭役。
柴荣还下令征发丁夫数万人,兴修水利,不仅修筑了河堤,使老百姓免于洪水灾害,而且还疏浚多条河流,连通多条水路。
登基后,柴荣还重新扩建都城,拓宽了道路,整顿了大街小巷,方便了百姓生活出行。不仅如此,柴荣还对绿化、水系景观营造等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汴州都城的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发展为了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接连不断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除了重视农业和经济发展外,柴荣还进行军事改制,淘汰军中老弱者,重新选拔身强体壮的年轻壮士。
一番整顿后,不仅减少了军队开支,而且还加强了战力。
紧接着,柴荣又大胆启用新人,任人唯贤,广开选才途径,为国家选拔出了一大批有贤之士。改变了过去大臣、将帅用人唯亲的陋习。
柴荣不仅制定了官吏考核的标准,而且他本人深恶痛绝官员处理事务时拖沓、懒散的作风。在要求官员勤政的同时,也提出了廉政、严惩贪官污吏的想法。
在五代十国以崇尚武力、武人当道的时期,像柴荣这样重文崇教的情况十分罕见。加之政权更迭频繁,帝王多重视征战杀伐,也无暇顾及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
从这一点上来看,柴荣所作所为则显得难能可贵了。
参考资料:共产党员2023年9期、月读2019年8期、兰台世界2017年14期、《资治通鉴》《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略》、文史杂志2016年2期、黄河·黄土·黄种人201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