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的遗憾:天不假年!


后周太祖郭威(AI图片)

他绝对是个猛人,初入军营时还不到20岁,个性极为桀骜不驯。当时军营附近有个菜市场,里面有个卖肉的屠夫经常欺行霸市,无恶不作。

这天,他去找屠夫,说,我今天照顾你生意,先给我来十斤瘦肉,不要有半点肥肉在上面,都细细切作臊子;再来十斤肥肉,不要半点瘦肉在上面,也要细细切作臊子。

各位读者大大,你们没有看错,眼熟的这一幕,你们在《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看过这一幕场景。因为,写《水浒传》的施耐庵先生,极有可能借鉴了这位猛人的亲身经历。

历史上这个被猛人找茬的屠夫,结局比《水浒传》里的“镇关西”还惨,“镇关西”好歹还挨了鲁达三拳才死,而这个屠夫被这位猛人顺手操起肉案上的刀,一刀就结果了性命。

猛人比鲁达猛,鲁达打死“镇关西”后吓得赶紧逃命。而他杀了屠夫之后,丝毫不带慌的,像个没事的人一般,把刀一丢,晃晃悠悠,继续悠闲地逛街,本故事摘自《旧五代史.郭威纪》。

这位比鲁达还猛的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郭威,邢州尧县(今河北隆尧县)人,父亲郭简,曾任后晋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刺史,死于乱军之中。

郭威自小孤苦,四处流浪,生于乱世,长于乱世。18岁时以勇力应募从军,他身材高大魁梧、勇力过人,深受领导赏识。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朝代,凭着智勇不断获得升迁。

最后,郭威拥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获任枢密使,成为后汉重要的开国功臣。公元948年,44岁的郭威奉命出征,行军途中遇到一个风尘仆仆、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青年要求加入他的队伍。

这个21岁的青年自称是禁军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的长子赵匡胤,一番问答之后,郭威相信了赵匡胤的话,问赵匡胤想要什么职位,赵匡胤说,我只想做一名普通的兵,请郭公开恩成全。

郭威点头同意,就这样,后来同样成为猛人的士兵赵匡胤做了猛人郭威的一名亲兵。这一年,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刚病死,他18岁的次子刘承祐登基即位,几名节度使叛变,政局陷入动荡。

刘承祐起初故意闲置郭威不用,而派出自己的亲信出征,试图以此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谁知,他派出的亲信压根不顶用,反而刺激了别的更多藩镇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叛变。

无奈之下,刘承祐只好亲自去郭威家里小心翼翼地请求郭威出征,郭威给足了刘承祐面子,卑微地表示,臣唯命是从。这年八月二十日,郭威率军抵达河中城下,讨伐河中护国节度使李守贞。

在当时的情形下,只要李守贞坚持得越久,刘承祐的江山就越容易垮塌,所以,刘承祐才会把后汉最后一张王牌郭威派出来。郭威一到,不走寻常路,立即下令停止对河中城的进攻。

郭威征调周边5个县的百姓近2万人,在城的北面之外的三面构筑小型堡垒,形成立体工事。工事完工后,郭威却按兵不动,也不让百姓还乡。就连郭威手下都弄不明白,他到底想干啥。

不久,李守贞突然派兵出城突袭,郭威大军在慌乱中弃了堡垒退守大寨。李守贞却不追击,而是命部下拼命破坏郭威建好的堡垒。等到郭威重新集结部队准备出战时,李守贞部已退回城里。

郭威辛苦几个月建的堡垒变成断壁残垣,很多人颇有怨气。但郭威却不理会,命征调的这些百姓再次构筑堡垒。此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双方重复上演这一幕。

诡异的是,这一年后,李守贞的部队越打越少,除了战死的,逃跑的占了不少。至此,时机成熟,郭威下令攻城,三面强攻,独留北面放行。城破,李守贞全家自焚。

消息飞快传出,和李守贞同时反叛的凤翔节度使和永兴军节度使吓得赶紧投降。郭威的确是当之无愧的猛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战果——叛变的三个节度使,灭了一个,迫降两个。

这一战役,把郭威的杰出才干和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其强攻河中城李守贞导致损兵折将,不如想办法迫使李守贞出城作战。郭威掐准了李守贞的痛点——河中城死守无援。


后周世宗柴荣(AI图片)

郭威用一座座新建的营寨堡垒向李守贞步步紧逼,濒临绝境的李守贞再也无法忍受郭威这些营寨的挑战,只能一次次冒险出城毁灭堡垒,以此来表明自己还能生存下去的坚定信心。

高明的郭威,只用了一些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堡垒就攻破了李守贞的心理防线。郭威以最小的代价,瓦解了三个叛变的节度使,让后汉的天下得以重新回归平静。

班师回朝的路上,郭威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他的声威也上升到了顶峰,成为后汉朝中第一人。但后汉皇上刘承祐心里却不好受,他父亲留给他的五位顾命大臣全都生龙活虎的。

尤其是掌握兵权的郭威,权势还比从前更加显赫了,这迫使刘承祐不得不试图扭转这种局面。4个月后,刘承祐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把军方第一猛人郭威派往边疆抵挡契丹。

其实,郭威率军赶到时,哪有什么契丹入侵?但随即收到皇帝刘承祐的命令,要他就地驻扎,以防契丹入侵,就这样,后汉军方第一猛人郭威被安排去了边疆站岗放哨。

对郭威来说,自己功高震主,离开政治权力中心,已是皇帝恩典。公元950年十一月,皇帝刘承祐等不住了,父亲留给他的五位顾命大臣,他下手杀掉了三个:杨邠、史弘肇、王章。

兵权和财政权被刘承祐收回,除了郭威,还剩宰相苏逢吉,这是个百无一用的文人,威胁不大。郭威获得三位顾命大臣被杀的消息后,找亲信宣徽使王峻讨论,可讨论半天也不得要领。

郭威只好决定静观其变,不久,郭威就收到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和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联名寄来的加急密信。原来,皇帝刘承祐密诏李弘义去澶州杀了王殷,又密令郭崇去杀郭威和王峻。

李弘义收到密诏后,第一时间和王殷结盟。在那个造反顺理成章的时代,皇帝居然想以一纸诏书就命令之前没有沟通过的人去执行他的所谓密令,这是多么幼稚、多么荒唐、多么危险的举动!

李弘义和王殷以十万火急的速度抢在郭崇前面密告了郭威,随后赶到的郭崇直接把皇帝的密诏交给了郭威。郭威看到皇帝亲笔签署的密诏,心知终于对死去的故主刘知远以及天下都有交代了。

郭威将皇帝的密诏稍微改动,就变成了皇帝要处死他的重要下属,看到这份密诏的下属,士气瞬间被鼓舞起来,军队当天就集结并向首都开封开进。但此时,并没有证据表明郭威要谋反。

郭威不敢反叛,因为他的家人全都留在开封。一天,军营抓到皇帝派来的一个奸细,郭威郑重地给皇帝写了一封密信,再三郑重地向皇帝保证,他绝无反叛之心,他是绝对拥护皇帝的。

另外,郭威向皇帝强调,他手握大军,皇帝的生死掌握在他手里,但他的家眷全都还在开封城里,郭威家属的生死同样掌握在刘承祐手里,他希望皇帝放过他的家人,这样,皇帝才能自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