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自己在申请安徽某高校博士时,收到了来自该校教授的辱骂短信。

记者联系到涉事教授,他表示自己没有发送过辱骂短信,并已向警方报案。

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记者,若是该教授发送过辱骂短信,可能会影响其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

若证实为学生伪造短信,其行为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了涉事老师的名誉权,将承担民事责任。

据网友在社交平台的发文,其在今年2月向安徽工业大学某教授发邮件申请报他的博士研究生,此后多次向教授发短信表达了自己的意愿,结果收到辱骂短信。

在评论区,被问及事情前因后果时,该网友回复:“就是前几天给他打几个电话他不接,最后发短信骂人。”

短信内容为“你算什么东西,就你还能读博士,我已经找到两个学生了”。


当前,该网友已清空账号,由于其隐私设置,无法发送消息联系到本人。


该网友晒出的短信截图。图/现代快报

10日下午,该教授回应表示,自己没有发过“骂学生”的短信。

称自己作为一名老师,不可能去骂学生,而且自己与该名学生不认识,也没见过,没有动机去骂。“

他给我发的那个短信,能看出来有两张卡片。

他是自己给自己发的,然后备注上我的名字。我现在已经在派出所报案了。”此外,该教授也会向这名学生所在学校发邮件,请学校调查。

网友观点:可能和导学“互鸽”有关




是的,最近随着各大高校研究生复试结束,每年一度的导学双方互放鸽子大赛又开始了...

有的老师是被“海王”学生鸽:



有的学生是被“海王”导师鸽:



不管是谁鸽了谁,对导学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有的导师被害的连续几年无法招生,有的学生则是无书可读。

像这次的“短信事件”,也有很多人觉得像是被拒绝之后自导自演的报复行为。不过目前并无官方调查证实此事。

说到底,建立补录、信息反馈机制刻不容缓。

“海王院校”、“师生互鸽”现象伤害的是双方。 对于学校来讲,要建立合理的“初筛”环节。 而对师生双方来讲,大家做人都应该更坦诚一些,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在有若干选择的时候,应该说清楚,而不是隐瞒欺骗,只说好话和许诺。

而且如果改变,也应该尽量早告知,尽量让别人有应变的时间。这样既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

编辑:小天

本文转载自募格学术

来源:整理自小红书、知乎、新闻晨报、现代快报(记者 王夕)等

大家好,这是【超模君】项目的主理人中大数学博士【大Lee】的个人Vlog视频号,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

喜欢《数学有什么用系列》记得关注超模君Vlog,点赞和点小爱心哦,

一路坚持,靠的是大家!

在这里我会争取日更(大家可以监督),一天一个主题。

在视频号,分享知识,见解,生活碎片,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花絮。

最近在做【优质国货赋能】【安全产品溯源】。也欢迎大家一起做云股东和云监工。

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留言互相讨论分享进步。

点击长按关注

简介:超模君,数学与交叉科学教育自媒体博主,中大数学博士,有俩崽崽和一洁癖的太太。爱分享有用的数学建模知识,爱深挖有趣的交叉科学人物故事,爱为靠谱的现代教育、提升幸福感的产品打call。著有 《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数学之旅: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漫画数学: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一份钟数学》 (已售罄)、《薛定谔的猫:漫画大科学家的小萌宠》(已售罄)、超模君幽灵魔方、超模君丙烯马克笔等广受大人与孩子们喜爱的作品。

在这里,超模君不定期会有脑洞大开,和你分享一些新研发出来的,小而美的,有故事的,有知识的理工创意产品,期待与您分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