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去公园玩,遇到一位妈妈,她4、5岁的女儿举着画纸雀跃地跑过来,“妈妈看!我画的彩虹花!”

这位妈妈脱口而出,“宝贝你真棒!”

没想小女孩气鼓鼓地说:“妈妈,你每次都像个复读机一样!”

我发现,很多父母夸孩子,真的很笼统。



来来回回都是“你真棒”、“你好厉害”、“你好聪明”,只会让孩子翻着白眼说你敷衍。

这才是孩子最想听到的2句夸奖,而不是“你真棒”,用对了,孩子一天比一天优秀,做父母的要收藏。

细节式夸奖

比如孩子在弹钢琴,我们不应该空洞的去鼓励夸奖孩子“加油,你好棒,你好厉害,你很自觉嘛”这样的词。

而是说:我看到你在弹钢琴,你弹的这首曲子我很喜欢,你这首曲子弹得很流畅。

夸事实,夸具体,夸细节,这对孩子才更有益。

不只是夸孩子,夸任何人都一样,要夸具体。

比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又会游泳又会滑雪,好让人羡慕”、“你读过这么多书,真是太酷啦”等等。

不要夸抽象,因为抽象一来看着敷衍,二来容易踩雷。



要是别人具体夸我某一件事、某一方面做得好,不带标签属性,我是会非常开心的。

欣赏式夸奖

想到我小时候,我主动去练琴,但凡老妈一夸,我就感觉很扫兴。

就觉得我弹琴,就是因为我此刻想弹,而不是觉得我“应该”去练琴,也不是为了显得自己懂事、或者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弹。

也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有时候被夸赞、被鼓励,反而很不开心了,因为感受到了不平等的关系。

夸别人做的好的时候,本身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高位,被称赞的人感受到的是“被点评”的感觉。

所以相比于“夸赞”,我更喜欢“欣赏”一词。



孩子在跳绳,妈妈说:看你今天跳的多好啊,如果你天天坚持,你肯定就会跳的更好了。

这个鼓励,既带着期待又带着否定,过去你没有天天跳。带着父母的期许,孩子会很有压力的。

如果孩子今天真的跳的好,妈妈看见了孩子的喜悦,可以说一句:妈妈今天觉得,你今天跳绳的协调性比昨天有进步哎,真为你高兴!

欣赏式的夸奖:就是看见了孩子的成长,这是被看见的过程。

我觉得发自内心的欣赏是最自然的,而不是表面赞美,实际上为了推动孩子做事情。

所以前者是爱的流动,而后者是暗藏破坏。

带目的性的夸孩子,说白了就是控制孩子!而真心诚意的夸奖,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



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赞叹,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这并不需要很多语言。

我们夸赞孩子,需要放到具体事件中去,尽全力去以正向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孩子。

既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来之不易的努力,也要让孩子学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打破了自己的惯性思维,培养成长型思维。

正向的肯定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而是考验父母细心、耐心和智慧的大工程。

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父母的嘴和态度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很多父母都会说,我也知道要经常对孩子说一些积极正向的话,只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实,只要把肯定孩子当成一种习惯,积极正向的话慢慢就能脱口而出了。

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赞叹,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这并不需要很多语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