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形势 波谲云诡,先是印度突然袭击巴基斯坦,双方爆发空战,之后却偃旗息鼓,仿佛没事发生。
随后,我国和美国在瑞士日内瓦进行会谈,会谈进展异乎寻常的顺利,美国一改关税战中咄咄逼人的态度,很快与我国达成共识,双方发布 《中美 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两国间关税爆降115%,贸易战迅速降温。
为什么本次会谈美国态度这么好?为什么印度突然间打巴基斯坦又突然不打了?
有分析指出,本次印巴冲突或许有美国从中拱火的影子,通过印度袭击巴基斯坦牵制中国,以增加谈判筹码。所以,在印度空袭巴基斯坦时,巴方此前购买自美国的F16战机全部被美国远程锁机,无法升空出战,巴基斯坦只能用歼10C迎战印度的法制“阵风”战机。
然而,在机动性能弱于法国阵风战机的前提下,巴基斯坦用歼 10C击落了 3架法制“阵风”战机以及1架米格-29战机、1架苏-30战机等,取得堪称辉煌的战绩。
经此一役, 歼10C声名鹊起,国产武器的先进性得到验证,美国也失去了用印度牵制中国增加谈判筹码的机会。因此,印巴冲突双方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的会谈也顺利进行。
无论事实如何,一系列事件的转折点,就在于本次空战冲突中,巴基斯坦用歼10C打赢了印度,一定程度证明了中国的现代国防科技力量,为什么 歼10C能击落机动性能更强的法制“阵风”战机?
据相关专家分析称, 歼10C能击落 “阵风”战机,80%的功劳有赖于一个核心传感器,正是安装在 歼10C和PL15空空导弹上的这个传感器,猎杀对手于未知。
一场颠覆现代战争的教科书级战役!歼10C取胜,80%功劳在这个传感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相关分析认为,本次印巴空战,是自1982年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贝卡谷地空战后,首次喷气式战斗机机群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是在预警机和地导兵力配合下,以争夺制空权为目的的,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体系对抗,具有教科书级的参考意义。
众所周知,阵风机动性能是强于歼10C的,歼10C为什么能取胜?
推演显示,巴基斯坦使用 歼10C战机体系作战,通过地面雷达基站发现阵风战机的位置,数据传送给空中预警机,预警机分析并结合空中雷达信息作预判,预判数据传输给 歼10C,根据数据, 歼10C在印军阵风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之外,即向敌机方位发射了PL15空空导弹,PL15在机动飞行过程中,依靠高性能雷达/光电传感器锁定敌机,在尾段进行二次加速击落敌机。
从上文推演的过程可以看到,预警机+歼10C+PL15空空导弹的战斗体系是本次巴军空战主力。歼10C大部分时间处于阵风战机雷达探测范围之外,也即是说,阵风还没看到歼10C就已经被击落了。因此,即使 歼10C性能落后于阵风战机,仍然在本次空战中取得辉煌战绩。
本次歼10C的取胜,预示着不依靠强大的战机机动能力, 凭借领先的 高性能雷达/光电传感器带来的强悍感知能力,也能带来碾压性的优势。
这种高性能雷达,就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AESA)。雷达是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属传感器的一种,因为雷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发展成一门自成体系的传感技术。
在这次战役中,歼10C战机、PL15空空导弹、预警机等,均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亦被称为“雷达之王”。
歼10C比阵风战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领先有多少?有网友说:领先至少10年!
印度装备的法国"阵风"战机配备的是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T/R组件数量为838个。而歼-10CE则搭载了国产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其T/R组件数量超过1200个,探测距离可达240公里,并具备同时追踪50个目标、攻击其中6个目标的能力。
T/R是Transmitter and Receiver的缩写。T/R组件指一个无线收发系统中射频与天线之间的部分,即T/R组件一端接天线,一端接中频处理单元就构成一个无线收发系统。T/R模块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基本组件和关键技术。
▲歼-10CE与阵风相控阵雷达参数对比,来源:铁君
从上文中可以看到,除了预警机、 歼-10C的雷达外,在最后阶段,PL15空空导弹携带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锁定,是最终准确击落战机的关键。
资料显示,巴基斯坦是除我国唯一且首次使用PL15空空导弹的国家,2021年6月,巴基斯坦国防部正式下订240枚外贸版霹雳-15E导弹,并捆绑于该国的20架歼-10CE订单,为该型导弹首次外销。
有网友称,PL15可以碾压目前已知西方现役的多数空空导弹,包括阵风战机所携带的。PL15的优势在于:1.主动相控阵雷达( AESA)引导头;2. 双脉冲火箭发动机;3.基于北斗定位的双向数据链。
其中,PL15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是空中制导的关键。PL15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多强?资料显示,巴基斯坦PL15E使用的是南京中电科55所在2015年生产的Ka波段GaAs T/R组件,天线阵列大约直径180mm,一共使用192个T/R组件,PL15的典型探测距离达到30~50KM级别,而目前西方国家中最先进的空空导弹美国的AIM120C7对典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仅为10~18KM。
射程远、视野大、能主动制导,PL15是当前空空导弹中,首款能真正远距离对高机动目标产生威胁的有实战意义的远程空空弹。
▲外贸版PL15E空空导弹
什么是有源相控阵雷达?
从上文,我们能看到预警机+歼10C+PL15空空导弹的战斗体系,在本次印巴空战中取得了碾压性的战果,其核心就在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超强感知能力。
那么,什么是有源控制雷达?
小学课本上提到,雷达的发明灵感来自于蝙蝠,蝙蝠通过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识别目标和避开障碍物。
雷达的原理类似,但发射的声波升级到电磁波——速度更快、频率更多、范围更远。
传统雷达经常在电视或者影片中出现,传统雷达发射电磁波的角度小、盲区大,因此需要通过机械式的快速摇动来进行扫描,但这样总有时间差,侦查能力在机动性越来越强的现代战机面前已经不够用了。
▲传统雷达工作动图
相控阵雷达与传统雷达的区别是,绝大多数相控阵雷达都是不动的,既然不动,那相控阵雷达如何多角度扫描目标呢?
答案是,相控阵雷达不是一个雷达,而是许多小号传统雷达的集合体,里面每一个小号传统雷达就是一个阵元。每一个阵元都是独立控制的,它们既能独立发射雷达波,也能接收雷达波的回波信号。
▲相控阵雷达工作动图
那么相控阵雷达如何控制扫描方向呢?顾名思义,“相控阵”就是控制每个阵元产生电磁波的相位与幅度,以此强化电磁波在指定方向上的强度,并压抑其他方向的强度,从而实现让电磁波束的方向发生改变。
▲相控阵雷达扫描不同方向动图
因为一台相控阵雷达含有多个雷达阵元,就如同一个雷达阵地,因此不仅响应时间短,追踪精度高,还能同时监控多个目标,许多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监控200个以上的目标,相比传统雷达优势明显。
▲歼10B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见密密麻麻的多个雷达阵元 图片来源:凤凰军事
此外,相控阵雷达还分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和无源相控阵(PESA)雷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射器的数量。PESA系统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而AESA系统具有多个TRM,这允许更高的可靠性、更小的尺寸和重量,以及更低的由于使用多个频率而被检测到的威胁。
简单来说区别就是,是否是集中式发射机(是则为无源阵),阵元后是否有单独功放器件(是则为有源阵),是否采用了T/R组件等(是则为有源阵)。
▲无源相控阵和有源相控阵结构差别,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有源阵比无源阵难度更大, 整体结构也更复杂,这也是为何相控阵早期以无源相控阵阵为主,后来才逐渐出现实用的有源相控阵阵。技术上来讲,有源相控阵技术能做到多目标跟踪、数字波束赋形等,是满足高性能、高生存能力雷达所必需的,亦是降低现代雷达研制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 。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从上文分析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主要差别中,提到一个核心部件——T/R组件(发射/接收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有T/R组件,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则没有。
相关资料显示,T/R组件的成本占了整个有源相控阵雷达成本的60%左右,是非常关键的部件。此外,T/R组件的密集排列,也对其散热、能耗等提出很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T/R组件的主要材料从砷化鎵(GaAs)向氮化镓(GaN)转变。
氮化镓想必熟悉半导体产业的人士近年来应该听了很多,就是鼎鼎大名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一种非常坚硬且在机械方面非常稳定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与砷化鎵相比,氮化镓器件具备功率大、高频性能好、效率高,成本还低30%,是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首选,这样雷达能量利用率、功率都会大幅提升。散热问题也相对弱化。
我国相控阵雷达技术的领先,也体现在我国在 氮化镓等先进半导体材料的产业化优势上。
民用中,我国手机充电器等多种电器设备,也已用上 氮化镓材料。
结语
预警机+歼10C+PL15空空导弹的战斗体系,在本次印巴空战中,取得了颠覆现代战争体系的战果,其关键取胜原因在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领先性带来的超越敌机的感知能力。
随着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光电传感器等先进传感器的部署,以后的战争,都是超视距战争。谁的传感器先进,谁能更快发现敌人,谁就能消灭敌人。
感知芯视界媒体推广/文章发布 隗女士 15061886132(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
免费下载
光子产业报告【5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