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Top War”网站最近又把印度苏-30MKI吹上了天,说这架服役20年的老战机在克什米尔上空“力挽狂澜”,甚至把巴基斯坦的枭龙打得落花流水。
可问题是——这架被印度吹成“神机”的俄制装备,真能靠“眼镜蛇机动”就改变现代空战的胜负天平?印度空军吹得天花乱坠的机动性,为啥在实战中总被巴方飞行员戏称为“花架子”?
苏-30MKI确实有资本嘚瑟:三翼面设计配上AL-31FP矢量发动机,理论上能玩出“眼镜蛇机动”这种高难度动作。印度媒体最爱提的N011M雷达,探测距离号称400公里,比巴基斯坦枭龙的雷达远一倍。
但现实很骨感——2019年印巴空战,巴方用霹雳-15导弹打了个“超视距击杀”,苏-30MKI的飞行员压根没机会开雷达。
更尴尬的是,印度自产的“阿斯特拉”导弹射程缩水到30公里,比宣传少了一半,被巴军戏称“放烟花导弹”。
现代空战早不是“王牌飞行员”的年代。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能把战场信息实时共享给枭龙战机,相当于给每架飞机装了“千里眼”。
反观印度,苏-30MKI虽然能挂12枚导弹,但俄制航电和西方武器“水土不服”:以色列的电子吊舱和俄罗斯的雷达经常闹别扭,2023年就有3架苏-30MKI因系统冲突坠毁。
更绝的是,印度空军维护水平堪比“拆盲盒”,AL-31FP发动机平均寿命不到20小时,不到中国歼-16发动机的1/3。
印度空军现在很尴尬:花20年搞的“万国牌”装备,遇到中国全产业链体系直接破防。
2025年5月的空战中,巴基斯坦的歼-10CE用KLJ-10A雷达在120公里外锁定目标,霹雳-15导弹直接让苏-30MKI变成“空中靶标”。反观印度引以为傲的“阵风”,被击落3架后,印度网友都在吐槽:“不如用拖拉机换掉法棍!”
说到底,苏-30MKI就像拿着AK47玩战术游戏的玩家——纸面参数唬人,真到了战场才发现子弹卡壳、瞄准镜失灵。
现代空战讲究的是“雷达-导弹-数据链”全链条配合,不是靠单机性能硬刚。印度与其继续给苏-30MKI刷存在感,不如学学巴基斯坦的务实路线——用体系化作战弥补装备代差。毕竟在这个无人机满天飞的时代,再牛的机动性也挡不住“发射后不管”的智能导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