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罢免赖清德就只剩6天时间了!身为中国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扬言要在5月20日向台立法机构提出“罢免案”,并在岛内全面发动“罢免赖清德”行动



然而,面对岛内愈发高涨的罢免声浪,赖清德挑衅大陆的势头却不减反增,甚至还命令台军朝海峡开火



那么,赖清德此番举动,究竟向外界释放了什么信号?解放军又会采取何种反制措施呢?



据岛内相关规定,罢免案需经台立法机构全体民意代表1/4提议(29席)、2/3同意(76席)才能成立。



目前国民党与民众党、无党籍议员合计62席,距离门槛仍差14票,这意味着国民党需争取至少14名民进党议员“倒戈”,难度极大。



尽管如此,朱立伦仍强调:“这是回应民意的唯一选择。”



这场政治博弈背后,是岛内社会的深刻撕裂,赖清德当局一边向美国高价采购武器,一边将台积电等经济命脉拱手相让,导致民众生活成本飙升。

与此同时,解放军在台海常态化军事存在,更是让台当局“倚美谋独”的幻想愈发脆弱。



自打赖清德上任以来,因推动“脱中入北”政策、打压蓝营、强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等举措,引发岛内强烈不满。



台湾民众党主席黄国昌批评其“制造对立掩饰施政无能”,而岛内经济低迷、新台币汇率波动更让民众质疑其执政能力。



然而,赖清德并未坐以待毙,他一方面通过“大罢免”行动针对蓝营议员,另一方面加速与外部势力勾连。



5月12日,台军首次试射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声称要“展示战略吓阻能力”,却因设备故障频发沦为“烟火秀”,被岛内网友嘲讽为“烧纳税人的钱”。



当天,台军在屏东九鹏基地试射“海马斯”火箭炮,原计划进行4轮齐射,却因信号异常两度中断,最终仅完成补射。



台军方称故障由美方技术问题导致,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暴露了台军装备老旧、后勤混乱的短板。

而就在台军焦头烂额处理故障时,解放军则迅速展开了反制行动。



据台防务部门5月14日通报,5月13日6时至14日6时,解放军共派出35架次军机进入台海周边空域,其中25架次越过所谓“海峡中线”。



更令台军胆寒的是,解放军此次行动展现了全链条打击能力,据相关军事专家指出,解放军此次行动不仅是对台军的震慑,更是在演练“区域拒止”战术。

其实台军此次试射的“海马斯”,本质上是美国“以台制华”战略的一环。



据台当局公布的采购计划,29套系统将配备84枚ATACMS战术导弹,射程可达300公里,理论上可覆盖福建沿海。



但军事专家指出,这种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生存力极低,乌克兰战场上,俄军通过无人机+导弹的“打地鼠”战术,已将乌军“海马斯”部队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反观我们的解放军,不仅拥有PHL-191、东风-17等高精度打击武器,更构建了北斗卫星导航、隐身无人机侦察、电子战压制的立体作战体系。

这种“降维打击”能力,让台军所谓的“不对称战力”沦为笑柄。



5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两岸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这句话掷地有声,道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赖清德当局妄图通过军事冒险和政治操弄延续“台独”幻想,最终只会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深渊。



目前罢免赖清德已进入倒计时,无论蓝营能否成功推动罢免,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已清晰呈现。



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跃升、国际共识的巩固,以及台湾民众对“台独”危害的认知深化,两岸统一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中国新闻网2025年05月01日关于“罢免赖清德,国民党‘宣战’了”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5月12日关于“台媒:台军首次试射‘海马斯’火箭炮时两度发生讯号异常,岛内网友讽‘又一场烟火秀’”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5月13日关于“台军首次实弹试射美制‘海马斯’,军事专家:其生存力非常脆弱”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5月14日关于“台媒紧盯:解放军35架次军机、8艘军舰在台海周边活动,‘连续2天数量暴增’”的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