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坛再现戏剧性一幕!

赖清德突然抛出“公司并购说”,暗示两岸统一可谈,条件由大陆来提。

而这位曾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政治人物,为何在执政周年之际突然转变立场?



更令人意外的是,国民党不但没有欢迎,反而猛烈抨击赖清德“轻视国家主权”。

那么这场蓝绿阵营的角色大反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算计?





赖清德一年的“战绩”

到5月20日,赖清德执政就满一年了,在此之前多家民调机构发布的数据却让民进党内部坐立不安。

联合报最新民调显示,赖清德施政不满意度高达54%,这一数字创下了台湾民选领导人就职周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说实话,这样的数据着实令人吃惊。



而除了对赖清德的政治表现不满意之外,台湾民众对如今台湾的整体氛围也是呈现出悲观的心态。

要知道民进党执政以来一向擅长操弄民意,就连一些被认为偏绿的民调机构也不得不承认,赖清德的支持率在就职周年前下跌了8到9个百分点。

这种全面性的民意崩塌,恐怕连赖清德自己都没想到。



究其原因两岸关系紧张是民众不满的重要因素,赖清德上台后不断发表“台独”言论,还把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

这种对抗性的政策让岛内民众越来越担心台海局势,担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43%的民众认为,在赖清德执政后,台湾变得更加危险了,看看现在的情况,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而三次环台军演就是最好的明证。



更要命的是,岛内问题也让赖清德焦头烂额,他大搞政治清算,发动所谓“大罢免”行动,让社会对立加剧。

这不调查显示52%的民众认为台湾社会变得更加分裂,就连能源政策也饱受诟病,核三厂2号机停机后,高达72%的民众担心未来供电不稳定。



这些数字都在明确地传递一个信息,民众对赖清德的施政越来越不满。

面对如此严峻的民意危机,赖清德似乎“坐不住了”。



赖清德的两岸统一言论

就在520就职周年前夕,他突然抛出了“公司并购说”,把两岸关系比作大小公司之间的并购,说如果要谈并购,得由大陆先开条件。

这番表态引发各方关注,也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要知道这可是那个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



回看赖清德的这番言论,时机的选择很有意思。

一方面是回应民意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国际局势的回应,特朗普最近谈及中美贸易时提到“两岸统一”,美国对台政策似乎也在微调。

虽然赖清德在接受“敏迪选读”专访时抛出的“并购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位曾经叫嚣“两岸互不隶属”的政治人物,突然用商业并购来比喻两岸关系,还暗示说“如果大陆要并购台湾,就要由大陆提条件”。

这种表述方式的转变,着实令人玩味。

说句老实话这番言论跟他过去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要知道今年3月13日,他还把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



这才两个月的功夫,怎么就软化到谈“并购”了?这种转变来得如此突然,不得不让人怀疑背后的动机。

而细品这番“并购说”,其实暗藏玄机,赖清德把两岸比作大小公司,表面上是用商业逻辑来淡化政治敏感性,实则是在为自己的政策转向找台阶。

不过别被表象迷惑了,在同一次专访中,赖清德还抛出了“四不一相信”的说法。



即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认可“九二共识”、不接受“一国两制”、不与在野党合作推进两岸对话,还相信美国会持续加强对台关系。

这哪里是什么软化,分明还是那套“台独”的老调子。

有趣的是赖清德选择在就职周年前夕抛出这番言论,这个时间节点很微妙。



说白了这就是一招“缓兵之计”,用商业话语包装政治诉求,既不会得罪“台独”基本盘,又能向外界释放某种缓和信号。

这种模糊策略,说到底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政策空间。

但问题在于,台湾问题从来就不是什么商业并购可以比拟的,这是关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



赖清德想用商业逻辑来淡化政治本质,这种小聪明未免太过天真,更何况他的“四不一相信”已经暴露了真实立场。

不过赖清德的“并购说”一出,岛内政坛反应可谓精彩纷呈。

最让人意外的莫过于国民党的态度,按理说国民党作为主张两岸和平发展的政党,对赖清德这种软化表态应该欢迎才对。



可结果却恰恰相反,国民党发言人杨智伃直接炮轰赖清德“轻视国家主权”,而主权也不是商品,更不是可以进行买卖的股份商品。

这反应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平时动不动就被扣上“卖台”帽子的国民党,这回却成了捍卫“台湾主权”的急先锋。

而一贯标榜“台湾主体性”的民进党,却在暗示可以谈“并购”条件。



朱立伦对赖清德言论的强烈抨击上,国民党主席以尖锐的措辞质疑现任领导人的立场,直指其言论可能暗示“卖台”倾向。

他更进一步警告,当政治领袖发表这样的言论时,就应当预料到可能面临民众的强烈反弹。

而这种角色错位,简直比电视剧还要戏剧化。



更深层次看,国民党的强硬反应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赖清德的“并购说”不过是障眼法。

国民党智库执行长柯志恩就直言不讳地指出,赖清德的“四不一相信”才是真实立场,“并购说”不过是为了应对民调下滑的权宜之计。

说到底,这场围绕“并购说”的政治博弈,本质上是台湾政治精英在国际格局变化下的自保之举。



赖清德想借此挽救支持率,国民党则想借机重塑形象,但无论如何包装,台湾问题终究是中国的内政,任何政治算计都无法改变这一基本事实。

这种蓝绿阵营的角色反转,看似荒谬却也是台湾政治现实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政治立场的转变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只不过这种转变能否真正解决台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恐怕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澳门月刊2025-05-19——赖清德以“大公司并购小公司”类比两岸关系,朱立伦:以后两岸不能讲统一?“两岸并购说”可能受美方压力



台海网2025-05-20 ——将两岸统一比作“公司并购”?赖清德以商业话术包装“台独”



环球网2025-05-20——台媒:执政一年,赖清德让台湾“几近赤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