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了梁实大叔又要参加高考的消息,这心里突然有点感慨——这位59岁的大叔,从16岁第一次走进考场算起,今年已经是第29次高考了。



好多人都说他“执念太深”,但是你要是了解了他的故事,可能会觉得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

从木材厂工人到百万富翁

梁实是1967年生人,老家在四川仁寿县的一个小乡镇。父母都是小学老师,家里五个娃,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胜在书香氛围浓。

小时候他最爱看母亲订的《红领巾》杂志,捧着书能窝在屋檐下看一下午。那时候他就觉得,考上大学应该是件特别牛的事儿,尤其是像四川大学这种响当当的名校,光是想想都带劲儿。

16岁那年,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毫无意外地落榜了。接下来三年,他年年考年年败,最后心灰意冷去读了技校。可只读了半年,他就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干脆跑回家跟着亲戚学做生意。

1991年,他进了内江一家木材公司,本以为这辈子就端稳了“铁饭碗”,没想到两年后厂子倒闭了,他揣着43块钱就去了成都闯天下。

你还真别小看这位“落榜生”,人家搞起生意来那叫一个厉害。向亲戚借了8万块钱开建材铺子,起早贪黑跑客户,从搬砖拉货的体力活到跟人谈合同的脑力活,全靠自己琢磨。

1998年,他在双流白家镇建起了建材厂,老婆在富森美家居开门市,两口子一个抓生产一个抓销售,生意越做越大。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梁实已经是年入百万的老板了,开着私家车在成都街头晃悠,妥妥的“成功人士”人设。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白天在工厂里指挥生产、晚上在酒桌上谈生意的老板,心里藏着个“不务正业”的梦想——每年一到高考季,他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推掉应酬、关了手机,窝在书房里啃课本。



从“父子同考”到“改考文科”

梁实的高考路,比电视剧还热闹。

2011年,他干了件狠事——和儿子一起走进考场。那时候儿子读高三,他比儿子还紧张,每天跟在屁股后面问“这个知识点背了没”,结果爷俩儿互相打气,成了考场外的风景线。虽说最后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依旧落榜,但这事儿被媒体报道后,他彻底成了网红考生。



要说他最拼的一次,还得是2016年。那年他考了453分,首次达到二本线,周围人都劝他“差不多得了,挑个学校读吧”,可他偏不:“我要上一本,要去川大”!

为了这个目标,他甚至把生意交给老婆打理,自己租了间小房子,过上了三点一线的备考生活。早上五点半起来背单词,晚上十二点还在刷数学题。

但是现实总爱开玩笑。2021年,他的理科成绩只有403分,看着越来越高的分数线,他突然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转文科。



那年他已经54岁,重新拿起历史、政治课本,对着那些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直发愁。

从“非川大不可”到“有学上就行”

这么多年考下来,梁实的成绩早就成了网友们的“高考彩蛋”。

有人统计过,他公开的分数加起来都快破万了,调侃他是“高考得分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次查分后的那种失落——2018年考了469分,那是他分数最高的一次,离川大的分数线还差着一大截;2024年文科446分,连二本线都没够着。看着试卷上的红叉叉,他也动摇过:“是不是真的该放弃了”?



但今年,他突然想通了。

接受采访时他说:“川大还是想去,但要是实在考不上,上个好点的本科也行”。



这话听着像妥协,其实是跟自己和解了。

这么多年,他不是不知道考大学难,只是心里那口气始终没咽下去——小时候家里穷,没条件复读;年轻的时候忙着赚钱,没时间备考;等日子好过了,又觉得不能带着遗憾变老。

如今快60岁了,他才明白,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答案,执着过、努力过,就已经够了。

现在的梁实,每天还是会抽出时间看书,但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三郎”。早上起来打打太极,下午去建材厂转转,偶尔跟老朋友们喝喝茶,聊聊当年考场上的糗事。

说实话,我挺佩服梁实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把一个梦想坚持30多年,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搞钱和追梦之间找到平衡。

他的故事里没有逆袭、没有鸡汤,有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对理想的偏执和对生活的热爱。



今年6月,梁实又要走进考场了。这一次,不管成绩如何,他都已经赢了——赢给那些说“年纪大了就该认命”的人,也赢给那个30多年前在考场外偷偷掉眼泪的少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