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看似好像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实际上他们悟性极高,早就看透了人性的本质,只行大道。
我们这个社会有个普遍的看法,一个人若是不合群,就会被认为有问题或者被认为是异类。
反而那些左右逢源,和谁都能聊上几句,见谁都热情的人是大家口中的好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
若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凡是那些左右逢源、心思玲珑的人,往往是最不真诚的人。
因为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研究人际关系上,对于他们而言,人际关系是自己往上发展的跳板。
看似他们和谁都合得来,实际上是他们在充分研究每个人的性格后对症下药,刻意迎合,只有套路没有真心。
这样的人圆滑如刀切豆腐,精明到没有缝隙,看似温暖厚道有余,却溢出了一些世故和狡黠,平时没事好说话,等到有事了他们跑的比谁都快。
东汉初期著名大将马援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可是他也有看走眼的人。
马援富贵之后,有不少人围在他身边,对他卑躬屈膝。
每次当这些人聚在一起对马援阿谀奉承的时候,唯有一个叫朱勃人站在一边不发一言,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
马援虽然深知那些奉承不过是场面话而已,但对于朱勃这种“不合群”的行为还是心存介意。
有时他故意冷落朱勃,但朱勃并不在意,对他依然恭敬。
后来马援受到诬陷,平时那些登门拜访的人一个比一个离得远,只有朱勃对他和以前一样。
历史上这样的事层出不穷,大部分人不合群并非是故意敌对,而是不愿意同流合污。
那些独来独往的人,他们不拉帮结派,不参与团队的勾心斗角,不屑于拍人马屁。
他们也不想去吹捧一个人,也不去不挑拨离间,他们不爱表达自己,不喜欢跟别人深入交流,看着冷漠高傲,但他们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这样的人明白人的精力有限,与其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的“合群”,不如专注于自己。
实际上,越是不合群的人,往往悟性也越高。
他们看透了大多人的本质,他们心里很清楚,若要合群,必须放弃一些原则,磨光自己的棱角,说着违背自己内心的话。
就如《乌合之众》里说的:
“进入群体后,就必须要迎合偏见并跟着站队。有意识的人格消失不见,意志力和判断力也荡然无存,情感和思想也因此被合群而被牵着鼻子走。”
一旦你随大流习惯了,判断力就会丧失,成为集体意志的奴隶。
每个不合群的人不过是在坚持他自己的原则,他们不迎合,只是为了保留一份不愿被剥夺的真实。
他们独善其身,不跟随、不攀附、不盲从,在清静的时光里独立思考,远离纷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