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支付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现金的使用量逐渐减少,电子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假币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当前,假币犯罪有哪些新特点和技术化趋势?四川公安如何提升打击假币犯罪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5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全省公安经侦部门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秦虎介绍了具体情况。
秦虎介绍,目前,假币犯罪方面主要呈现出三大新特点。一是制假网络特征明显。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制假原材料采购、设备交易和资金支付,造假链条已逐渐从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运作。二是贩假渠道多样。犯罪分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多渠道贩卖假币,线上利用网络平台、社交软件进行联系,线下通过快递邮寄、车辆运输、人员携带等方式进行销售。三是用假方式隐蔽。犯罪分子通常选择防范意识较弱的人群和场所进行使用。他们瞄准菜市场、便利店等现金使用频繁的场所,利用各种“找零骗局”,达到使用假币的目的。
2024年以来,四川省公安机关严格落实“预警、打击、防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假币犯罪工作。会同人民银行健全完善警银假币监测反应机制,实现公安假币监测点与全省700余个金融机构监测点的快速响应,实现假币信息和数据的动态掌控。建立反假币跨区域合成打击中心,有机融合各警种侦查资源,强化情报收集与研判,为打击假币犯罪提供有力支撑。
省、市、县(区)三级公安机关各自发挥优势,掌握打击主动权,实现跨区域案侦工作优势互补、联动收网,成功破获多起假币案件。2024年以来,全省共侦破假币案件4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5名,捣毁假币制造、储藏窝点23个,缴获假人民币400余万元。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