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整个考古界最备受争议的人物当属金在吉,作为唯一一个充满理智的韩国学者在韩国并不受韩国学术界的认可,一直将被他们排除在外。

只因为当时的她说出一句话:我们韩国在历史上是属于中国的,此言一出,直接在韩国学术界炸开了锅,有学者指出他否认韩国的建国史,面对反对声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随后,金在吉的所有讲座被取消,所任教的大学与其解除聘任合同,就连自己所发的文章也被国家列为禁读物,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坚持自己的观点。

1. 质疑本国的建国史

韩国学者金在吉出生在韩国釜山,父亲在铁路上工作,母亲是个纺织工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好在能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父母也经常教导金在吉要好好读书。



从小的他就很是听话,很喜欢读中国的《三国志》,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本书不是韩国版本,而是中文翻译过来的,有时候会被同学质问:为何看别国的历史?

金在吉听到你这样的话选择不予理会,久而久之便没有人再与他说话,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读书上面,让他对中国与韩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思考。



真正质疑韩国历史还是在一次旅游中,他来到古新罗王宫遗址边上,周边百草丛生,望着寥寥无几的游客,被当地的导游领了进去,听着导游的一一介绍。

当听到讲述韩国的建国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檀君神话,熊变成了女人,生下了檀君,从而建立了韩国,此时的金在吉并没有太多的知识,只是感到非常疑惑。



下意识的问道:“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面对金在吉求知的眼神,导游告诉他:“这些都写在《三国遗事》里面,你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回去翻看这本书。”

他知道,导游所说的与自己所看到的不相符,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他就疯狂的读书,尽可能的让自己爬的更高,从而获取到更权威的证明。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金在吉在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了考古学,还辅修了汉语言文学,那时候的韩国留学生都喜欢到美国读商科或者管理学专业,只有金在吉不一样。

在中国留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河南的考古学教授,两人有着非常多的话题,很快一见如故,随后,便带着他来到了贾湖遗址,了解中国的历史。



之后还参观了仰韶文化和裴李岗遗址,再回去的途中,他只记得能吹出来七个音阶的贾湖骨笛,他瞬间想明白:中华上下五千年只是人为界定,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农业社会。

2. 寻找证据

金在吉回国之后便在学报上面发布了《关于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再思考》,文中还列出了自己所看到的三个遗址,指出其中的农业,生产劳动等不是神话,而是历史。



并提出“东亚万年史”的论点,然而,韩国学界对此保持了长达两年的沉默,没有得到回应的金在吉,将研究方向转向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1992年,在首尔国立大学的研讨会上,他抛出重磅观点:汉武帝曾在朝鲜设立行政区域,韩国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延续上千年的历史事实。



为了支撑这一观点,他拿出从乐浪郡出土的文物:刻有“乐浪丞印”的铜印、带着漂亮汉字的陶罐和燕国的刀币,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一位历史系主任质问他为何否认韩国建国史,他平静回应:“不是否认,而是重建,重建被神话掩盖的历史真相。”



此后,金在吉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1995年,在全罗道的新罗古墓考察中,他发现90%的陪葬品上都有汉字印记,一些铜器上还刻着“长乐未央”这样典型的汉代铭文。

他将这些发现整理成《朝鲜古代的中国因素》,学术界依旧不支持金在吉研究多年的观点,此时,他的这些言论传到了政治圈,甚至有议员建议国会调查此人。



随后,韩国的所有媒体都在争相报道此次事情,漫天的谩骂之声随着而来,“叛国者”“为中国伸张”直戳人心,也有一些记者朋友们直接对金在吉进行专访。

在一次现场直播采访中,金在吉被问到:你到底是哪国人,他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是考古学家,那场直播之后,电台接到了上百个投诉电话。



目的就是想让金在吉公开道歉,然而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殊不知,一场灾难正悄然来袭。

3. 被“边缘化”

因为金在吉的个人影响,他的大学课堂开始无人问津,名字也被列入黑名单,2010年,学校试图想解聘他,奈何他不同意,结果被调去了资料室。



没过多久,金在吉所出版的书籍直接下架,尤其是《乐浪的回响》刚开始印刷就惨遭下架,出版商和印刷商来回踢皮球,最后也是原因不明。

惨遭学术界无情的封杀,为了自己的生计,他开始用自己的所学在各个地方开讲座,听众最多的一次上百了,其余的讲座寥寥无几。



即便如此,金在吉也没有停止思考,七年后,当中韩因黄海划界问题产生争议时,他再次站了出来,他撰写分析文章,直指韩国教科书存在严重的历史改写问题。

如减少汉字内容、改写乐浪郡的历史、删掉大量中韩历史交往的事实,这篇文章彻底激怒了韩国学界,他被彻底边缘化,研究资料被封锁。



名字从学术数据库中消失,一个学者的学术生涯就这样被无情地终结,金在吉的故事,是一个追求真理者的悲歌。

他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不惜与整个学术界对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的坚持,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风骨和担当。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通过歪曲历史来建立的,而是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去,无论这过去是辉煌还是平凡,都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过的。

因为事情,金在吉背上了许多的标签,“站在历史的对立面”“文明世界的摧残者”等,而他只是一句话:可以恨中国,但不能当他不存在。

参考文献:
人民网-2024-09-02——《新版历史教科书令韩国人担忧!有老师称“可能让学生产生歪曲的历史认识”》
北京晚报-2012-10-26——《韩“去汉字化”后果尴尬 多位前总理呼吁学汉字》
乐浪郡太守考- 2010年第1期51-55——《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