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上午,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和黄埔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主办的大肠癌基因筛查项目暨肠道健康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在文冲·幸福里成功举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专职局长张屹,黄埔区、花都区、增城区卫生健康局有关领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教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名誉院长汪建平等出席现场活动。



广州市大肠癌基因筛查项目启动

市卫生健康委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癌症的早筛早治工作,此次在黄埔、花都、增城3个区新启动的大肠癌粪便基因筛查民生项目试点,面向试点区50-74岁的居民开展。据介绍,新启动的大肠癌基因筛查项目具有筛查技术精准度高、动员模式创新,由医保和商业保险共同承担筛查阳性居民的肠镜检查费用,实现费用多方共担、居民零支付,是广州市在肠癌筛查方面一项重大创新举措。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汪建平教授介绍,大肠癌筛查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经济、最有效的癌症筛查手段之一。与常规大肠癌筛查项目问卷评估、粪便隐血检测等初筛手段相比,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技术,对早期大肠癌特异性高,更加精准,能发现更多的早期肠癌和癌前病变,同时样本易于保存,更适合人群社区筛查。

据了解,本次筛查引入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倡议及全社会参与的方式,结合肠镜检查保险支付保障,打造“防筛诊治康”全链条闭环管理的大肠癌防控体系。

项目由政府主导,通过市规划、区统筹、镇街实施和村居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政府+社区+医院+企业"多方合作,依托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提高居民早筛早诊意识预防大肠癌,借助粪便基因检测先进技术开展大规模筛查,定点医院针对阳性居民提供肠镜绿色通道,进行高水平的诊断及治疗,并联动社区卫生中心对治疗后的居民进行术后监测、定期随访,帮助居民恢复健康。

在大规模社区筛查中应用先进的基因检测新技术,一方面为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助力筛查大幅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也为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空间,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实现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双向赋能“互促双强”,更好推动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演示采样操作

活动现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和3个试点区卫生健康部门领导,特邀专家、企业代表共同推动手杆,开启了广州市大肠癌基因筛查项目和肠道健康新篇章。同时,在现场还播放了大肠癌筛查宣传视频,表演了健肠活力操以及太极拳功夫扇等舞蹈,广州市多家医院医务人员开展肠道健康义诊咨询。本次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健康服务,向居民普及癌症防治和肠道健康知识,推广了早筛早诊理念,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不少市民直接领取了粪便基因筛查采样盒,参与到筛查队伍中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