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5月12日中午12点50分,随着造血干细胞分离机缓缓停止运转,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来自绵阳江油市的“70后”胡先生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是四川第9次向国(境)外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当天上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四川省管理中心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到医院慰问胡先生,并向胡先生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副主任黄相刚、医疗服务部副部长宋晔,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四川省管理中心主任陈斌慰问胡先生。
胡先生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是全职网约司机。部队生活的磨砺,让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更塑造坚毅、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退伍后,胡先生始终牢记军人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据统计,2010年5月至2018年8月,胡先生献血11次,累计献血4400毫升。胡先生说,献血对身体无害,还能救人,还会继续献血。
“这次捐献可以说是‘命中注定’。”在最近的一次献血中,胡先生偶然接触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于是留下了血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正在开车的他接到江油市志愿者孙老师的电话,告诉他与一名境外患者配型成功,是否愿意捐献。他没有犹豫,很爽快地答应了。胡先生表示:“生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哪怕是1%的机会,只要有生命需要我的造血干细胞,我都会义无反顾的挽袖捐献。”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先生
得益于日常锻炼,保持了良好的体能,胡先生在后续的高分辨分型检测和体检环节中,一路顺利过关。“自己非常重视这次捐献。体检通过后,我才告诉家人,没想到家人特别支持。”他说,“作为专职网约车司机,以前每天从早晨7点,一直开到凌晨1点,甚至更久,但是为了确保捐献顺利进行,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他在捐献前的一段时间特意调整生活作息,晚上7点左右就收车回家休息。”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先生
捐献当天,胡先生让21岁的女儿陪伴在侧,因为他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温度的人”。最后,胡先生为患者送去祝福,希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