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谷桔 通讯员 黄雅茜

5月15日,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悄然完成。经过3小时采集,来自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2302班的学生汤楚琦,成功捐献19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承载希望的“生命种子”已于当天送往外地,用于救治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汤楚琦在捐赠造血干细胞。(记者 谷桔 摄)

这场生命接力开始于2024年7月。

汤楚琦是湘潭县青山桥镇人,今年刚满20岁,去年7月的一天,他正在湘潭县一家医院陪护准备做手术的姑姑。因姑姑的治疗涉及输血工作,汤楚琦与有关医护人员进行了交流,“你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吗?”一名医护人员与他聊起了这个话题。

由于学校经常组织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宣讲,汤楚琦早就对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患者生命,推动医学发展与社会公益,且现代医疗条件下捐献过程安全便捷。“如果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没有过多思考,汤楚琦当场就同意了。

2025年3月14日,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让汤楚琦有些激动,他被告知自己与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初配成功!当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询问汤楚琦的捐献意愿时,像早已准备好答案那般,这次,他同样很快给出了答案,“我愿意!”

3月,汤楚琦参与采集血液样本进行高分辨检验。

4月,汤楚琦通过捐献前体检。

5月,动员剂顺利注入汤楚琦体内。

在这期间,汤楚琦把每个环节都当作考试严谨对待:调整作息、科学膳食、坚持锻炼,只为以最佳状态进行捐献。

5月15日,最重要的环节终于到来——汤楚琦在湘潭市中心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家医院里,一位患有血液病的儿童正在手术室里等待。他们彼此不认识,却因为一场爱的生命接力紧紧联系在一起!

“您的善举让我相信,这世上最珍贵的情谊,并非只源于血缘,而是人性深处最纯粹的善意……”为了感谢捐赠者,受捐者的母亲笔写了一封信,并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到捐赠现场。当工作人员将这封饱含深情的信读给汤楚琦听时,这一刻,汤楚琦的内心无比欣慰。

“我们经历过被拯救,知道拯救有多重要。”事后,汤楚琦介绍,他的父亲此前不幸患上了鼻咽癌,是来自亲戚朋友和陌生人的众筹捐款,让父亲得以跨越生死线。“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尽力去帮助别人!”他说。

在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记者了解到,汤楚琦一直是一名公益积极分子,他在学校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并且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达101小时。

中华骨髓库数据显示,汤楚琦是全国第20080例、湘潭市第7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