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移风易俗则是撬动文明乡风的关键支点。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关于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和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相关要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商丘文明网、文明商丘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将开设【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专题专栏。

文明实践案例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移风易俗工作是涵养文明乡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永城市薛湖镇作为"豫东第一大镇",下辖5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超10万,其中女性占比近47%。薛湖镇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以"党建带妇建,妇建促文明"为主线,创新推行三项举措,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巾帼之力。

一、聚力党建引领,筑牢文明新风“主阵地”

薛湖镇坚持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形成“党委统筹、妇联落实、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妇女之家”平台建立移风易俗工作站,倡导女党员、女干部、女网格员在红白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方面做表率,以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三年来,该镇累计举办“零彩礼 结连理”集体婚礼6场次,为新人颁发“文明新风倡导者”奖牌以做纪念,并做成微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以及网格群里广泛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比如,窦梦洁的婆婆激动的落泪说:谢谢梦洁不要俺们的彩礼,不然俺儿都娶不起媳妇呀,以后我们老两口一定把你当亲闺女待,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感慨这家真是娶到了好媳妇。“零彩礼”活动不仅为男方家庭减轻了很大负担,也为村民培树了优良的乡风。下一步,薛湖镇准备对零彩礼家庭开展“好丈母娘”评选活动,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婚俗改革走向深入。



二、激活巾帼之力,当好一老一小“守护人”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资源,在孩子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间,安排每个村的妇联主席、女村干部以及巾帼志愿者轮流值班,为他们按时按点开放图书馆,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学习、交流场所,大幅度的减少孩子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等沉迷电子游戏的机会;利用休闲室给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下象棋、做手工、跳广场舞,不仅娱乐了身心,也和谐了四邻;在孩子和老人学习娱乐之后,可以直接去紧邻的老年平价食堂就餐,学习、娱乐、就餐一站式解决。据该镇司法所统计,此模式实行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明显下降,进一步和谐了社会,引领了文明新风,真正实现“小阵地”撬动“大和谐”。





三、传颂女性之美,树起乡风文明“风向标”

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基础上,为了让更多的老人得到关爱,更多的儿童受到好的教育,该镇创新开展比道德、看品行;比孝顺、看家风;比教育、看传承;比团结、看互助;比奉献、看担当;比文明、看新风的“六比六看”行动,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好婶婶”等先进典型28人,省市各级最美家庭11户,并荣获省级家风家教示范基地。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我们镇里张营村“好婶婶”孟勤,她像亲妈一样照顾瘫痪在床的39岁“不亲”的侄女陈燕荣,因燕荣出生瘫痪被父母遗弃,一直由当时在世的孟勤婆婆照顾,婆婆去世的时候,她答应婆婆会好好照顾这个侄女,都是用小勺子给她喂饭,把馒头一口一口的掰给她吃,每隔一天还要帮她洗澡、梳头、换洗衣服。天气热了,要给她换上凉席,天气冷了,要帮她加上褥子和棉被,为了防止生褥疮,还要经常帮她翻身。孟勤用勤劳、善良给这个不亲的侄女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诠释了一份跨越血缘的母爱和亲情,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一件件优良风尚的评比,引领着村里的妇女群众向美向善向好,为乡风文明树立了“风向标”,更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薛湖镇将推出更多举措,继续凝聚“她”力量,以“春风化雨”的韧劲和“破立并举”的智慧,持续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共同谱写乡风文明新篇章。(陈芳)

来源:永城市文明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