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弯腰搬东西就腰痛腿麻,这种情况往往和腰部阳气不足有关。

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肾阳就像身体的火炉,阳气不足时寒湿就容易堆积在腰椎间隙,造成气血不通、筋骨失养。

这类患者通常有三个典型特征:腰部发凉怕冷、阴雨天疼痛加重、肢体麻木酸胀。调理关键应以温阳化湿为核心。



今天,邀请到骨科专家吴文锋,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方剂,补足阳气,帮助改善腰痛问题。

分享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门诊案例:

吴文锋主任曾接诊过一位48岁的李先生,因长期久坐开车,腰弯得像六十岁的老人。

平时总感觉后腰冒凉气,右腿外侧像有蚂蚁爬,遇到阴雨天更是疼得直不起腰。

自述吃过不少止痛片,但都只能暂时缓解,当时有效过后又犯。

诊见舌苔白厚,手脚常年冰凉,小便清长,辨证为阳气不足、寒湿痹阻。

文锋主任开方:制附子,干姜,白术、茯苓,杜仲,骨碎补,三七粉

用药半个月后,李先生反馈腰部发凉感明显缓解。

调理两个月后,装卸货物时能正常弯腰,右腿麻木基本消失。

此方案以干姜苓术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原方中的干姜、白术、茯苓主要针对寒湿腰痛。

吴文锋主任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组药物:制附子增强温阳力度,杜仲和骨碎补强化筋骨修复能力,三七粉改善气血循环。

这种调整既保留了古方祛寒湿的核心作用,又加强了温阳通络的针对性。

整个调理过程分为三步推进:

一是通过附子和干姜温补阳气,驱散腰背部位的寒气。这两味药协同作用,能有效提升身体热能储备。

二是以白术、茯苓健脾利湿,重点清除堆积在腰部的湿浊。

三是加入杜仲、骨碎补强筋壮骨,配合三七粉活血通络,帮助修复受损组织。



这类腰痛的核心病机在于"寒湿痹阻"。长期受寒、久坐劳损会导致阳气损耗,湿邪滞留于筋骨之间。

通过温阳与化湿同步进行,不仅能消除腰部冷痛,还能恢复气血运行,避免症状反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