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界,要讲如何治病,如何用药,《伤寒杂病论》堪称“第一临床参考书”,但此书只记录了十三个方子,被称为“内经十三方”。

在这13个方剂中,至今仍在广泛运用的,只有一个方剂,那就是专治失眠的半夏秫米汤,由于它在治疗失眠方面的作用强大,被誉为“中医治失眠第一方”。今天,邀请失眠专家徐志坚主任和大家好好聊聊。



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组成,主要发挥着“调和营卫、交通阴阳”、“通利枢机、引阳入阴”等作用,能够维持正常的睡眠节律。

半夏可燥湿化痰,减少痰湿对心神的干扰,使心神安宁,改善失眠。还能降逆和胃,调节脾胃气机,使脾胃功能正常,为气血生成和输布创造条件,进而改善睡眠。



秫米味甘酸性凉,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让脾胃运化恢复正常,并且帮助我们舒缓神经,促进睡眠,对于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失眠,有着很好的调理效果。



半夏和秫米共同调理脾胃,祛除痰湿,为心神创造良好环境,使心神安宁,达到安神助眠的效果。如果你失眠的同时,还觉得胃脘胀满、嘴里发黏、舌苔厚腻,那用这个方子就可能对症。

煎煮方法:把半夏和秫米洗干净,加适量水,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小火煮40分钟,煮出大约300ml的药汁,分成早晚两次,温着喝。

不过由于失眠的病因较为复杂,所以徐志坚主任临床上都是用这个是作为基础方,根据患者情况来加减调整,下面结合一则医案来看看。

邓先生,40岁。患者自诉已经失眠有七八年了,一直服用安眠药物来维持睡眠,但近一个月情况加重,服用药物也无法顺利入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遂来徐志坚主任处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了解到,除入睡困难,每晚最多睡3-4h外,还伴有烦躁,乏力,运动后加重,易饥饿,大便稀等情况。



刻诊:舌淡,中有裂痕,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数。综合情况辨证为肝郁脾虚,阴阳不交导致的失眠,拟半夏秫米汤合柴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开方:姜半夏,珍珠母,磁石,陈皮,木香,砂仁,茯苓,苍白术,夜交藤,炒苡仁,合欢皮,郁金,香附,当归,白芍,柴胡,甘草等。

按上方服用14剂后,患者表示入睡明显快了,平均可至6h/晚,但仍感觉乏力、易饥、大便溏,于是原方基础上加内金、麦芽续服。

续服14剂后,患者表示睡眠恢复正常,其他不适症状也有所好转,于是上方去内金,麦芽,加石菖蒲,减少郁金用量。巩固调理14剂后停药,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后随访数月,病情未再反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