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征

魏征是李建成的首席谋士,曾献策平定刘黑闼叛乱,以直言敢谏闻名。玄武门之变前,他多次建议李建成先发制人,但未被采纳。李世民夺权后,魏征因“忠义”被赦免重用,成为贞观名臣。他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治国理念。贞观十七年病逝,享年64岁,谥号“文贞”,陪葬昭陵。



二、王珪

出身南梁名门,祖父王僧辩为南梁尚书令,自幼师从大儒王通,以“清正敢言”闻名。作为李建成核心智囊,他在杨文干事件中因“辅佐不力”被流放巂州,实为李渊平衡朝局的牺牲品。流放期间潜心儒学,编纂《齐书》等典籍,为日后复出积累声望。李世民登基后不计前嫌,将其召回任谏议大夫,后升礼部尚书。他以“三谏三迁”闻名,曾劝阻太宗亲征高句丽,虽未成功却保全性命 。贞观十三年病逝时,太宗亲撰碑文,但高宗时期其墓碑突遭推倒,原因成谜。



三、韦挺

出身京兆韦氏,与李建成自幼相识,太原起兵时共同镇压西河叛乱,堪称生死之交。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越巂,期间写下“瘴疠侵骨,志犹未灭”诗句,展现文人武将的双重性格 。归唐后任御史大夫,却因暗中祭奠李建成遭猜忌。贞观十九年编修《氏族志》时,他坚持“皇族优先”原则打压山东士族,虽迎合皇权却失去史学中立性 。晚年被贬象州刺史,写下“瘴乡孤臣,残躯何惜”后病逝,家族因与齐王联姻再遭牵连,折射初唐门阀政治的残酷 。



四、薛万彻

隋将薛世雄之子,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卫队猛攻秦王府,甚至提出“焚府擒王”的极端战术。逃亡终南山时,李世民以“义士无罪”承诺招抚,展现政治胸襟 。归降后成为贞观三大名将之一,征高句丽时创下“一日破十寨”战绩。因迎娶丹阳公主却遭嫌弃,李世民设局比武让其“战胜”自己,挽回驸马尊严 。晚年卷入房遗爱谋反案,高宗以“非大忠即大奸”定罪处斩,其弟薛万均受牵连流放,印证李世民早年对其性格的精准判断 。



五、冯立

北魏名将之后,玄武门之变时率军血战,亲手斩杀秦王府将领敬君弘,高呼“今日战死,不负太子”。投降后坦言“唯尽忠职守,不问生死”,其磊落气节令李世民动容。任广州都督期间治理水患,开创“不取民一钱”的清廉典范。史载其“卒于任,家无余财”,成为少数入《忠义传》的东宫旧将。墓志铭记载他晚年自请戍边,最终病逝岭南,实现从“悍将”到“能吏”的蜕变 。



六、谢叔方

原为齐王李元吉心腹,玄武门之变时与冯立合兵反攻,以“陌刀阵”逼退李世民亲卫。归降后自请戍边,任西州刺史时推行“胡汉同市”政策,促进丝绸之路贸易。史载其“夜读兵书,昼巡烽燧”,在伊州(今哈密)筑城屯田,解决驻军粮草难题。 高宗时期以75岁高龄致仕,死后与冯立同列《忠义传》。敦煌文书记载,其治理边疆时“胡商献驼马,羌酋赠雕弓”,成为民族融合的典范 。



七、徐师谟

李建成情报网核心,创立“飞骑密探”监视秦王府,曾截获尉迟敬德策反东宫将领的密信。其人精于密码破译,编写的《阴符解码》成为唐代谍报机构教材。玄武门之变后,他试图以掌握的李建成与突厥往来密函自保,反成催命符。李世民以“离间天家”罪名将其处决,家族流放岭南。洛阳出土的唐代判牍显示,其罪名实际是“私藏东宫机要”,因涉及李渊默许太子联络突厥的黑历史,成为必除之患 。



八、赵弘智

南梁文豪赵知礼曾孙,以骈文著称,为李建成起草的《谏猎疏》被誉为“初唐第一雄文”。玄武门之变时因正在终南山修《隋书》幸免于难。归唐后主持编修《晋书》,首创“帝王本纪与士族列传分立”体例 。高宗时期任国子祭酒,推行“五经分科”教育革新。75岁致仕时,长安士子“焚香送别二十里”。墓志铭称其“文采风流而慎独其身”,成为少数未受清算的东宫文臣典范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