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相制裁,到零星交火,再到大打出手,最后止戈休战,本次印巴冲突只有短短数天。纵观现代战争史,可以说鲜见这样速战速停的先例。

5月10日下午,巴基斯坦外长率先宣布,印巴同意从17时起全面停火,随后该消息得到了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的证实。印方声明,自17时起,双方所有陆、海、空军事行动全部停止。次日,印巴恢复边境降旗仪式。与此同时,双方又宣布将在12日由两军总指挥官直接对话,为下一步停战协议铺路。

尽管随着印方做出表态,意味着本轮印巴冲突宣告结束,但印方给出的理由却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印方声称已完成报复任务,对巴基斯坦技术设施、指挥控制中心、雷达站和武器库进行了沉重打击,并取得了战果,还强调印方不会升级冲突。可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印度打不下去了,给自己找的遮羞布。

假使战争若真如印度所说,印度自己占据上风,又怎会如此迅速停火?我还没见过,拥有巨大优势停火的,以三哥的秉性,如果拥有优势,可以直接吞并整个克什米尔。否则,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早就结束了。说白了,印度就是在战场上吃了大亏,被打得没脾气,才会匆匆结束冲突,避免更大损失,这从印度前言不搭后语的表态中也能窥见一斑。



5月1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印度军方首次公开承认,在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冲突中遭受损失,还大言不惭地声称“损失是战斗的一部分”。既然如此,那就公布一下具体战损数目呗,可是印方对于具体损失的战机、装备数量和人员伤亡情况却三缄其口,闭口不谈。

同一天,印度空军中将巴蒂在新德里举行的记者会上,同样玩起了文字游戏。他先说“我们正处在作战状态下,就会有损失”,仿佛损失是理所当然。可紧接着又辩称印方行动摧毁了预定目标,“我们的目的不是造成伤亡,如果有伤亡也应该让他们(巴基斯坦方面)去清点,我们的工作是击中目标,而不是数伤亡人数。”

印方这话说得没错,可你自己的战损你不是也没搞清楚嘛。此外,巴蒂还宣称印度军队“击落了数架巴基斯坦飞机”,但当被追问具体数字时,却以巴方飞机未进入印度边境,没有残骸为由,拒绝透露更多细节。印度的战机残骸倒是遍地都是,也没见印方透露具体的数字。

到了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再次展现了印度领导人的“文字功底”。莫迪表示,印度只是“暂停”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并将“以自己的方式”报复任何袭击。莫迪还强调“印度的行动震惊巴基斯坦”。

面对老仙的神总结,网友纷纷表示,恐怕震惊的不只是巴方,还有印度自己。巴方震惊的是,没想到六年荏苒,印度军力原地踏步;印方震惊的是,没想到我堂堂“第三大强国”,实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从印度军方到莫迪再到印度军方,很显然,军方想告诉莫迪我们打不过,趁早就坡下驴,但莫迪表示,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你打不过,也得注意政治影响。于是,都是印方说的,结果前言不搭后语,变脸速度堪比特朗普。当然,变脸比起打脸根本不算什么。印度为了掩盖战争失利的真相,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X平台上,印度军事专家乔希只因承认“阵风”战机在冲突中坠落,便遭到印度网友“寄刀片”威胁。印度网友充分发挥了油管五常的优势,辱骂他是“叛国者”,威胁要让他“付出代价”。感情在印度网友眼里,正视失败等于“叛国”。而比起印度网友的嘴上说说,印度官方就更牛了,拿着麻布直接下场。

印方以封禁服务器、罚没财产等手段威胁美国的马部长,硬是逼迫X平台封禁了8000多个相关账号,甚至连一些国际媒体账号也未能幸免。这又证实了网友们的那句老话:老仙老仙,法力无边。为了封锁消息,降低负面影响,印度选择了“蒙上眼睛”但这种方式激起了人们的不满。首先跳出来表态的正是印度的老相好“大美丽”。

5月11日,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发表题为《为何美国媒体庆祝印度空军战机的坠毁?》的文章。我没查到具体是哪家美媒如此富有正义感,但是CNN的一张图片,还是非常醒目。图片上清晰地写着印巴冲突的残酷现实——印度遭受重创。

印度6架战机坠毁(包括最先进的阵风战机),553架无人机损失,11个空军基地被击中,21名士兵,一架S-400防空导弹被摧毁;而巴基斯坦则战机零损失,坦克零损失,一名士兵殉职。虽然,新闻源已无法查证,马斯克的人工智能也及时进行了辟谣,但在其中部分信息与已知情况相符的情况下,很难不让人怀疑。说不定是印方施展的“新消失术”。

也许,正是因为被曾经唱高调撺掇自己对巴开战的盟友背刺,所以印度生气了。

5月10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发帖宣称,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意停火是美国居中斡旋促成的。可印度随后便打脸特朗普。印方表示,停火协议实为印巴通过双边谈判直接达成。此外,克什米尔是双边问题,“调解”一词不适用于此,谈判完全在印巴之间进行。两天后莫迪自印巴空战后首次公开讲话,全程只字未提美国,且声称是印军直捣黄龙后,巴呼吁缓和局势,印方出于大局考虑接受停火。

那莫迪为何要打美国的脸?首先,是因为美媒说坏话搞庆祝仪式的背刺;其次,印度就战况通报美国,却招来特朗普的辱骂;最后,美国没有兑现承诺,让莫迪政府在此次印巴冲突中,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里里外外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对外而言,当印军在战场上被巴军打得处处失利,莫迪政府迫切需要美国兑现此前“万斯承诺”给予支持之际,却迎来美国轻飘飘的一句“印巴冲突与美国毫无关联”,这不仅是出卖印度的国家利益,还将印度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对内来说,莫迪政府原本想通过一场可控的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打压政治对手。可军事上的惨败,不仅没能如愿化解内部危机,反而让反对派更加猖狂,关键是那些原本寄希望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势力也会把责任归咎于莫迪政府领导不力。

接下来,倘若莫迪无法有效扭转军事上的败局,降低负面影响,莫迪的处境恐怕将岌岌可危,这里可以参考中印战争后,郁郁而终的尼赫鲁。以此观之,加上莫迪“暂停行动”的言行,巴基斯坦还是不能过于放松,必须警惕莫迪效仿当年板门店停火中的李承晚,通过搞小动作破坏停火协议。

因此,对巴基斯坦而言,若有必要,可效仿当年中国之举动,及时回应印方挑衅行为,粉碎其不合实际的幻想。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莫迪孤注一掷军事冒险的情况下,实际上从此次印巴快速停火缘于印方的困境,也能看出印度打不下去了,不敢轻言再战。

起初美国怂恿印度升级印巴冲突,企图以扰乱中国通往中东的巴基斯坦通道为筹码,在与中国于瑞士日内瓦“接触”时占据上风。谁料,巴基斯坦在冲突中表现神勇,不仅在军事手段上展现出与印度的代差优势,还用“断气断电”回击印度“断水”。

如此一来,印度国内70%电力系统瘫痪,制造业停摆,每天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印度境内的西方跨国企业的生产受扰,西方资本和印度富豪深度参与的金融市场停摆,印度高种姓和富豪们的利益受损,让莫迪政府瞬间面临来自西方资本和内部资本的双重压力,让被美国“画大饼”的莫迪不得不鸣金收兵。

其实,本次印巴冲突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停火,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一个见好就收,一个见不好就收。而作为搬不走的邻居,我们得感谢印度的“帮忙”。

长久以来,贯彻和平路线的中国军工,从来都是不显山不露水,导致咱们的市场份额只有全球的5.3%。而经过印度主动挑起战争后,全球买家终于见识到了中国军工的真正实力。还是那句话,我相信,接下来中国军工制造的“名牌”,将会在全球军工市场彻底打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