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开课、专家学术报告、桥梁设计比赛、科技社团体验、课题成果汇报……5月8日,无锡市梁溪区扬名实验学校举办以“探寻桥梁奥秘,构建创意桥梁”为主题的“九天揽月”工程实践坊暨科技文化节展评活动。

“科技文化节展评活动是我校‘理学善行’校训在教育实践领域的一次落地,也是我校工程教育的生动实践。”扬名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徐舜说,展评活动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实践展示与创新成果分享,展现学校工程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实践成果。



在桥梁主题公开课上,扬名实验学校物理教师沈叶“以无锡运河古桥为脉络,从石梁桥的形变实验到斜拉桥的力学结构探析,层层剖析桥梁结构奥秘”。沈叶老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体现学科特点;带领学生用海绵模拟梁桥承重、橡皮筋探究拱形支撑、钢索角度实验优化斜拉桥设计,逐步融合力学原理与工程实践。作为学术专家,省物理特级教师吉临荣、黄波先后为本节课作了专业点评。

作为学术嘉宾,海归博士、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钱逸舟和省物理特级教师、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张世成,分别为师生们带来《指向工程素养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让工程思维发展看得见》主题讲座,分享了工程教育的前沿理念与实施策略,为师生提供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思路。



当天下午的科技嘉年华活动聚焦学生创新成果,入围决赛的选手依次展示桥梁设计作品,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杨嘉辉老师在点评中说,这些作品融合科学原理与艺术创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动手能力,这是该校“九天揽月”工程实践坊学子们的一次创意与实践的碰撞。

依托此次科技文化节平台,该校工程实践坊开展了“探寻桥梁奥秘”系列活动,通过创意作品征集、教师展示课、专家点评、作品展评等环节,展现了学生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能力,为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的平台,这也是该校“初中物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的一次实践行动。





据介绍,该校《指向工程思维的初中物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获批成为无锡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并于今年3月开题,课题以“工程思维”为核心,通过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探索知识应用与思维发展的双向进阶模式。



课题主持人杨贤老师在交流分享中阐述了课题立项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是教学模型落地,学校已完成“VR摩擦力实验”“智能密度计”等6个跨学科项目开发,覆盖声、光、力、电、热五大物理主题;二是技术融合突破,学校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VR虚拟实验室,突破传统实验限制。例如,在“滑动摩擦力”项目中,学生通过调节虚拟参数优化机械设计,实现“探究-优化”一体化学习;三是成果辐射推广,学校出版了校本教材《物联网课程活动设计》,案例入选中国“美好课程十大样本”,并在央视《创意少年》栏目展示。

亚文 陶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