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鹏飞 通讯员 韩晓 尹虹


滨州市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业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规模化高标准食用菌种植和培育基地,建成占地350亩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拥有高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50个。当前,企业食用菌栽培量已超过2000吨,主要品种有平菇969、平菇小黑平、平菇600、平菇500,以及人工培育羊肚菌、赤松茸。


从实验室到大棚的技术迁徙,秸秆上长出“致富菇”

福哲思打造智能化高科技秸秆种植食用菌基地,配套建设菌种室、化验室、科研室、净化车间等研发设施及高标准冷库仓储设施;承担滨城区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滨城区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重点推行棉花秸秆栽培赤松茸、玉米秸秆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成功实现了夏季赤松茸与平菇的周年高效栽培;引进12个高产食用菌新品种,经驯化、改良、培育出4个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并向周边村镇推广,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延伸,产业里走出“发展路”

福哲思着力打造“农作物秸秆-菌棒-食用菌种植-食用菌加工-食用菌系列产品销售、配送及出口-废旧菌棒生产有机肥-还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推动食用菌从种植到初加工、深加工到有机肥生产,不断延链扩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摘下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招牌”,带动当地及周边区域400余户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供应菌种、菌包,收购产品并上门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形成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发展格局。


从秸秆到有机肥的全链循环,农业里耕出“生态经”

福哲思坚持走农业集约化、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一方面,大量利用棉柴秸秆、玉米芯等秸秆作为蘑菇种植基料,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发展食用菌种植;另一方面,将食用菌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废旧菌包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形成“城市郊区高效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推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从企业到村镇的担当奔赴,乡土里写下“富民情”

福哲思始终秉持“立足乡村、服务乡村”的宗旨,以多元举措践行社会责任,成为乡村振兴的温暖力量。充分发挥技术与产业优势,搭建起人才培育平台,每年开展食用菌种植技能培训超400人次,为食用菌创业初期的新农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年吸纳周边30余名农民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捧稳“饭碗”;同时,福哲思先后走进秦皇台郭王村、洛王村、杨柳雪夏家村、小范村等乡镇,为经济困难人员送去粮油物资和慰问金,荣获“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荣誉,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彰显企业回馈社会的大爱担当。

滨州市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将加大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打造鲁北食用菌菌种繁育基地,建设4000平方米高标准一体化的菌种、菌包生产车间,实现年产菌包500万个以上,持续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增收致富,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