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午12时45分,广饶县花官镇洛程村村民刘宪平与收购商谈妥价格后,将第一车约2600斤的“四六瓣”蒜薹装上了货车。这批特色品种的农产品将通过收购商的物流网络,最终被运往全国各地,摆上万千家庭的餐桌。
除刘宪平外,花官镇的大部分农户家里都种着蒜薹,4月26日-5月7日,全镇1.6万亩的蒜薹进入了集中采收期,村民们穿梭田间采收蒜薹,劳作身影与丰收乐章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又到收获季 好蒜薹流通到全国
“从老一辈就开始种蒜薹了,结婚27年也了一直在种蒜薹,要问我们种了多少年,真是想不着了。”手上麻利地整理着刚从地里收上来的蒜薹,洛程村村民刘长明展开了回忆。自80年代起,这片土地就长出来蒜薹的身影,射阳蒜薹、苍山蒜、四六瓣蒜……花官镇特定的生态气候、富硒盐碱的土质等自然环境,以及长期的人为定向培育,形成了花官蒜薹质量好、产量高的独特品质,成为各地蒜商争相收购的对象。
在环乡路两侧、紧挨着农田,敞开口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地停着。来自莒县的收购商林先生三辆车齐发,花冠蒜薹色正、尖绿的特点让他把最后一个收购地定在了东营,他要一天在花官镇收足8万斤蒜薹。
“今年的蒜薹收购商比往年多了。”杨王村村民王奎广拍掉手上泥土,望着装满拖拉机的蒜薹露出笑容。他种植的27亩蒜薹今年亩产达到了1400斤左右,此刻正将新采收的蒜薹运往交易市场——议价、过秤、装车的流程他早已驾轻就熟,这些带着泥土清香的时鲜货将通过物流网络送往全国市场。
金融助力 农商银行田间奔波忙
从采摘第一天起,广饶农商银行花官支行员工张滨滨的脚步就没有离开过交易市场,伴随着一捆捆带着浓郁蒜香的蒜薹装车,他也将依据交易额开具的代销结算单逐一发放到了农户手中,蒜农们可以凭借这个结算单在需要的时候到农商行取钱。
“我们转账的时候银行卡有限额,发钱的时候也容易出错,这样比较清楚,省去了很多麻烦,农户们直接到银行拿钱,太方便了。”外地蒜薹收购商张先生说。小小一张结算单既是收购款凭证,更是保障菜农权益的承诺。
据了解,自4月中旬,农商行工作人员就开始走访蒜农、中间商、收储商,了解今年蒜薹的采摘和收储计划,还专门咨询了农产品专业人士,了解今年的市场需要和价格走势,提前制定服务计划。蒜薹收储期间,广饶农商银行花官支行与杨王村开展“蒜薹收储”党建共建活动,通过送金融服务到田间、爱心午餐等暖心服务,保障蒜薹收储顺利进行。
初步统计,今年蒜薹收获期间,广饶农商银行日均出动工作人员120余人次,共计开立结算票据5000余份,结算金额1300余万元。除此之外,该行适时推出“鲁担惠农贷”“农耕贷”“强村贷”“信e贷”等信贷产品,为从事蒜薹产业相关产、供、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截至5月10日,共支持蒜薹产业贷款4.05亿元。
富硒蒜香飘四方 特色种植铺就富民路
“在种植前和来年揭掉二膜以后,我们会请农业局或农业大学的专家来指导种植。”花官镇副镇长张耀魁说。为提升蒜薹质量,增强竞争力,花官镇积极引导广大蒜农科学种植,实现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花官蒜薹凭借0.077毫克/千克的硒含量,其营养价值达到普通产区6倍以上,独特的富硒碱性土壤与标准化种植体系,造就了其脆嫩清甜的独特品质。
近年来,花官镇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发展大蒜优势特色产业,从种植、管理、收获,到储存、销售、储存各环节,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从而加快了大蒜产业的发展。
夕阳西下,满载蒜薹的货车在乡间公路上渐行渐远,留下一缕泥土与蒜香交织的芬芳。广饶县花官镇的田野间,村民们擦拭额角的汗水,望着成捆的蒜薹化作增收的喜悦,笑容里满是踏实与期盼。从深耕富硒土壤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从标准化种植到全国市场的畅通无阻,一粒蒜种、一根蒜薹,正串起乡村振兴的“金色链条”。如今的花官镇,蒜田绵延如碧波,农商协作谱新曲,这片土地用几十载的坚守与创新,将“小蒜薹”做成了富民“大文章”。未来,随着科技赋能与品牌深耕,花官蒜薹的清香必将飘得更远,为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再添一抹亮色。(大众新闻记者 李真真 巩奕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