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无论怎么“拼凑”总是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不少消费者都被其给影响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汇源100%”这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标志,居然也是一个商标,难不成汇源这个老牌果汁也是在玩文字游戏?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收购终止,汇源发文回应
自从当初“千禾0”事件后,不少网友都开始关注配料表了,生怕自己碰到玩文字游戏的商家,而随着舆论的声音越来越大。
很多之前没有被注意到的商标问题都被发现了,比如“壹号土”就是在这时被曝光的,网友们看到同样是十分的愤怒。
毕竟要是你在后面加上字,那就是另一个意思,土猪的价格和正常家养的猪,也有不小的差距,但让不少人没想到的是。
“汇源100%”居然也是商标,要知道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可能最熟悉的就是汇源果汁了,特别是桃子果汁,更是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而汇源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其实和果汁的纯度还是很有关系的,毕竟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中。
当时更多人都比较偏向喝“饮料”,而不是纯度比较高的果汁,正是汇源的出现,才能不少人养成了喝果汁的习惯。
在此之后汇源就成为了国人心目中的一个“标杆”产品了,哪怕你没有喝过,但至少听说过汇源果汁的名字。
2007年这对于汇源果汁是影响很大的一年,就是在这时汇源成功在香港上市,甚至创下了当时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记录。
而就在很多人都以为汇源在上市后,将继续“高歌猛进”时,汇源的发展却进入了瓶颈期,长期都停滞不前。
到了2021年汇源更是被迫从港交所退市,开始了破产重组,但在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后,汇源就缓过来了。
之后汇源果汁的销量,也再度迎来了增长,文盛资产更是直接承诺力争让其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A股上市。
可见在重整后,汇源果汁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挺不错的,但之后国中水务宣布收购终止,让不少人对汇源果汁又有了新的猜测。
不过从汇源的官方回应来看这次的终止,只是说明汇源在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汇源官方也表示,汇源果汁经营一切正常,并不存在外界所说的问题。
“汇源100%”到底有问题吗?
而这次汇源的官方回应,打消了不少外界的谣言,但同样让不少网友注意到了新的地方,那就是第三方机构认证的“100%果汁全国销量第一”。
根据现在曝光的消息来看,其实“汇源100%”也是注册的商标,无论是横排的还是竖排的,都有类似的商标存在,注册的时间同样是比较早。
除了这点,汇源还申请了“汇源+NFC”字样的商标,商品的方位也是果汁等其他商品,这消息一曝光。
很多网友就炸锅了,表示自己从小喝到大的汇源果汁100%,难不成不是真的吗?更有网友评论到,之前自己就觉得汇源果汁和自己榨取的果汁味道不太一样。
再加上之前“千禾0”以及“壹号土”等被曝光出来玩文字游戏的事情,更是让网友们变得更加“敏感”了。
其中一位网友的经历,可以说直接展示出了这样商标对消费者的危害,根据这位网友的描述,他在之前想要买一个充电器。
就上网上搜索了一下,结果没想到120w的充电器居然这么便宜,就只要30块钱差不多,所以这位网友就下单了。
等到充电器到时,网友却感觉这个充电器应该是没到120w,手机充电的速度同样不是很快,和之前用过的120w充电器感觉是不一样的。
果然等网友去询问的时候,商家就展示出了详情截图,在这里的截图中,就能清楚的看到,充电器的真实功率就只有12w。
根本就没有120w,面对这位网友的质疑,商家回应到,其实120w只是型号,真的充电瓦数就是12w。
可见这样文字游戏对消费者的误导有多大,但部分网友介绍,其实这次被曝光的“汇源100%”商标并没有误导消费者的意思。
更多是为了防止其他不良商家,选择钻空子抢占了汇源类似的商标,导致消费者买到了冒牌的商品,损坏了汇源果汁的信誉。
不过部分网友,这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是纯果汁,为啥在配料表里有水呢?其实这就要说到什么叫做100%果汁了。
虽然汇源果汁在配料表中存在水,但还有浓缩汁,这种将浓缩果汁还原成果汁的方法,是可以被称为100%果汁的。
至于汇源果汁的味道问题,同样是受到这种工艺的影响,不过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能延长保质期的时间。
文字游戏怎么破?
随着各种商标被曝光,不少网友也逐渐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买商品时同样变得更加的谨慎了,生怕自己就成为了文字游戏商品的“受害者”。
那这样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其实比起这些被曝光的大牌子,我们更加要注意的其实是一些小品牌。
他们为了能卖的更多,很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品牌,往一些名牌的身上靠,误导消费者以为自己买的商品就是名牌的。
好一点就是消费者虽然买到了品牌不一样的商品,但东西还是差不多的,最害怕的就是,直接连商品都不一样。
而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规定,要求不能出现类似“不添加”这样的词汇,但即便是这样,商标的不少词语依旧是存在不太规范的问题。
对此国家也是在一直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减少这些玩“文字游戏”商标出现的可能,特别是在之前“千禾0”的事情被曝光后,对这方面的管控就变得更加的严格了。
这么以来以前那种想着通过“投机取巧”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商家,路就被彻底的堵死了,相信在未来这样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也希望各位商家不要做出这样商标“擦边球”的事情,不然到时候钱没赚到,结果自己却被罚款了,最后你对这样的事情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