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军事题材电影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战机为了躲避导弹锁定,在天上做各种机动动作,最后惊险逃脱的剧情。
那么这样剧情在现实中,有可能存在吗?
来自导弹的锁定
答案是这样的剧情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战机一旦被导弹锁定,不管是防空导弹还是敌机发射的空空导弹,只要战机还在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内,就几乎不可能逃脱导弹的锁定。
所谓的“不可逃逸区”,是指导弹燃料耗尽前能够抵达的区域。
导弹有不可逃逸区
不管是空空导弹还是防空导弹,在燃料耗尽后也还能借助空气滑翔很长一段距离。但是在这期间导弹因为没有燃料所以也就没有动力来转向了,导弹也就变成了只能直着飞行的“烧火棍”。
因此战机在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外,有可能通过不断的进行机动动作,从而甩掉敌方导弹。
但是当导弹还有燃料时,导弹就有动力进行机动,战机就算进行大幅度的机动动作,导弹也能跟着战机做机动动作。
导弹机动能力极强
并且导弹的机动性和速度要远强于战机的机动性和速度。
在速度上,现代战机速度基本都在2马赫左右,甚至有的战机最大速度都达不到2马赫。
而空空导弹的最大速度通常在3~4马赫,像我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和美国的AIM-120D空空导弹,最大速度都在4马赫。
至于防空导弹,早期的防空导弹,诸如苏联萨姆-3这种,最大速度和空空导弹差不多,在3~4马赫左右。现代比较先进的防空导弹,其最大速度就能突破5马赫了。像美国爱国者-3型防空系统的导弹就能达到5马赫的速度。
萨姆-3防空导弹
至于机动性,现代战机的机动性最多能拉到9G,但是美国1977年服役的AIM-9L型空空导弹就已经能拉到35G了。
空战领域的“G值”,是指飞行器在以极快速度飞行的情况下,加速度给其自身施加的压力。“G”前面的数字,就是指几倍于飞行器自身的重量。
举例来说,飞行员张三开着一架战斗机,在做高强度机动动作时身体承受了9G的压力,那这就相当于飞行员张三承受了9倍于自身体重的压力。
所以飞机能拉到9G并不是说飞机只能飞到9G,而是飞行员最多能承受9G的压力。
战机机动时飞行员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并且飞行员也不能长时间承受9G的压力,通常其承受几秒到10多秒后就必须减轻压力,不然人会昏厥。
在2009年美国和法国的一次对抗军演中,一个法国飞行员驾驶着阵风战机,在长达半分钟的时间里持续承受着9个G的压力锁定了美国的F-22战机,被诸多军迷称为“法兰西超人”,其“跨代击落F-22”也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段传奇。
但是即使是“法兰西超人”也最多能在半分钟的时间里持续承受9个G的压力,然而不管是空空导弹还是防空导弹,都能在持续几十秒,甚至是1分多钟的时间里拉到几十个G,其做出复杂机动动作的能力远超战斗机。
法国阵风战机
导弹的制导系统
除开速度和机动性的优势外,导弹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技术防止战机逃脱。
比如说早在上世纪时,美国就研制出了红外焦平面引导头技术,也就是“红外成像技术”。
早期的导弹采用的都是比较简陋的红外线引导技术,也就是通过观察天上的热辐射值,然后锁定天上温度比较高的飞行物。
老式空空导弹的制导系统很难用
因为这个技术原理,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空空导弹还一度出现会锁定太阳,发射后导弹会直接朝着太阳飞的情况。
战机在面对装备了这种“原始红外引导技术”的导弹时,就可以抛诱饵弹或者箔条来诱导导弹。
战机抛诱饵弹
诱饵弹和箔条被丢出去后会燃烧,燃烧就会产生比较高的温度,从而让导弹误以为其是战机。
但是随着红外焦平面引导头技术的出现,诱饵弹也不好使了。这项技术可以呈现出战机的轮廓,从而更精确的识别出战机。
红外成像技术
原始的红外线引导技术不管是观察战机还是诱饵弹,亦或者是太阳,这些目标在它的视野里都是“点”。
但是装备了红外焦平面引导头技术的导弹,看战机就能直接识别出战机的轮廓,那自然不会受诱饵弹的影响。而这项技术在现代也基本成为了现代先进空空导弹的标配。
可见战机只要在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内,就几乎不可能躲避导弹的锁定。
通常来说导弹的不可逃逸区距离是其最大射程的50%~70%之间。比如说我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最大射程200公里左右,那么其不可逃逸区距离就是100~140公里左右。
霹雳-15导弹
当我国战机发现敌机时,只要双方距离低于100公里,那么我国战机发射霹雳-15导弹后,基本都能命中目标。
现代空空导弹的先进技术
除开以上技术,现代空空导弹还有越肩发射技术、激光近炸引信技术、头盔瞄准系统等等。
所谓越肩发射技术,是指战机发射空空导弹时朝着后方发射的技术。
以前的战机发射空空导弹只能朝着前方发射,这意味着敌机只要咬尾(近距离跟在自己后面),自己就只能被动挨打。
越肩发射技术
现在有了越肩发射技术,那就算被敌机咬尾也能反击对面了。
激光近炸引信技术是指导弹在距离敌机很近后自动爆炸的技术。这一技术确保了导弹不需要接触战机,只需要靠近战机足够近就能引爆。
而现代空空导弹的杀伤半径通常在10米或10米以上,这意味着空空导弹只要距离战机10米左右就能毁伤它。
头盔瞄准系统是指和战机配合的头盔。没有头盔瞄准系统的战机要锁定敌机,需要战机正前方的雷达系统持续对准敌机,也就是战机头部必须持续的对准敌机。
战机头瞄系统
但有了头盔瞄准系统后,战机上的导弹通过飞行员搭配的头盔就能锁定敌机,基本是飞行员往什么方向看,导弹就朝着什么方向飞,也就不再需要战机正前方持续对准敌机了。
信息来源:
【1】环球网·《专家曝买中国苏35重要原因:可越肩向后攻击》
【2】映象新闻·《“看到即射击”!这类头盔将成解放军飞行员超强辅助》
【3】澎湃新闻·《【每日科普】你知道吗?战斗机飞行员的抗荷服竟与长颈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