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强化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栏目展播第三批优秀案例好经验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
上海市苏州河
苏州河,又名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流经上海境内8个区后注入黄浦江,全长53.1公里,是横贯上海中心城区的骨干河道,也是上海的母亲河。
突出问题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由于环境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中心城区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合流制排水系统和雨污混接、错接的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网、泵站直排河道,苏州河成为天然纳污场所,入河污染负荷总量逐年增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920年苏州河市区段出现局部黑臭,1978年上海境内河段全线污染,市区段终年黑臭。
苏州河整治前
河口存在黑带
苏州河整治后
河口黑带消失
主要做法
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始终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和一号工程。1988年以来,上海坚持“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治理方针,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建成合流污水治理工程收集中心城区污水的基础上,相继实施了四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超过400亿元。
一是全力推进四阶段系统治理。一期工程以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以及与黄浦江交汇处的黑带为目标,抓住污染最重的六条支流进行截污整治,截流污染源3175家,截流污水约60万立方米/日。二期工程以稳定水质、改善两岸绿化环境为重点,截污治污向上游和市政泵站延伸,开展“万河整治行动”,累计整治中小河道23245段,长度17067公里。三期工程以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为目标,结合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了包括苏州河市区段底泥疏浚和防汛墙改建、苏州河水系和上游地区污水截流、苏州河综合监控管理等项目。四期工程以进一步提升全流域水质与景观为目标,完成苏州河两翼2012条(段)中小河道专项整治,实施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基本完成苏州河沿线271公顷生态景观廊道建设,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苏州河黄浦与虹口段
整治前
苏州河黄浦与虹口段
整治后
二是加快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995年以来,上海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从49万立方米/日提升至1020.75万立方米/日。2000年以来,污水管网建设总长度超过7500公里。截至202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为97.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90.8%,为城市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
三是不断推进泵站放江综合治理。上海市水务部门组织修订312座防汛泵站运行方案,监测泵站运行状态和放江水量水质,做到“旱天不放江、雨天少放江”,同步推进泵站放江综合整治和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印发《上海市防汛泵站放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推进283个初期雨水调蓄池建设。
苏州河普陀段梦清园
改造前
苏州河普陀段梦清园
改造后
治理成效
经过持续整治,昔日以黑臭闻名的苏州河重现水清岸洁的景象。苏州河水质状况明显改善,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2024年全线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干支流水质大幅改善,上下游水质差异逐步缩小。苏州河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2001年市区段出现成群的小型鱼类,2016年以来全河共检出着生动物46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68种,水生生物种类数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2020年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实现贯通,两岸建起23公里绿色走廊和65万平方米大型绿地。发挥水岸联动效能,沿线游船码头建成投入使用,苏州河水上游览实现开通;举办各式文化旅游节,以及上海赛艇公开赛、龙舟赛、苏河半马等水岸赛事,让老百姓更近距离地感受到治理成果。
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上举行
经验启示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是苏州河整治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始终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流支流协同治、环保经济共发展”的原则,全面系统推进干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水岸联动发挥生态绿色环境优势,提高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苏州河整治的成功经验可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和滨水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供稿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编辑 | 张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