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建设、打造北京便捷出海口、打造更多惠企利民新场景……5月11日至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召开。今年,座谈会聚焦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通武廊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开放发展等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
三地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京津冀三地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聚焦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三地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此次座谈会上,三地签署了共建中关村伙伴园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政务服务合作、“河北净菜”进京入津等协议,共同打造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同时举办了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京津冀·北戴河康养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发布了京津冀税务“跨区域协同服务”场景,举办了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下一步,三地坚决支持和服务保障央属标志性项目落地,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持续推进首都核心区功能优化提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落实落细一揽子支持政策,推进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尽快投用,推动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重大项目在雄安新区布局。实施京雄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项工程。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扎实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北京绿交所开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工作。加快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建设,联合绘制示范区产业链图谱,组织开展一体化精准招商。强化天津滨海新区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开展综合改革和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依托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建立全球回收网络和线上平台,建设资源回收交易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探索内涵式发展新路径,加强与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
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重点区域合作共建方面,三地将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样板。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加强毗邻地区合作,抓好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推进综保区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推动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打造“房涿涞”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深化“平蓟三兴”农业科技合作,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深化京津“同城化”发展,强化京津发展轴集聚效应,支持北京中关村、经开区等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对接合作,推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提质提速提效,推进“站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北京便捷出海口。
下一步,三地还将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深化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建设,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天津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优势互补、赋能发展,优化合作园区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推动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见效,联合开展京津冀高精尖产业筑基工程“揭榜挂帅”活动,共同举办2025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活动。发挥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等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做大做强安全应急装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7个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高效开发利用算力资源,打造环京地区智能算力集聚区。布局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新增长极。
进一步织牢织密京津冀交通圈
在民生领域,三地还将坚持重点领域联动发展,打造更多惠企利民新场景。织牢织密京津冀交通圈,推动荣乌新线高速二期等开工建设,持续促进京津同城便利化。提升天津港国际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巩固河北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主枢纽港地位,共建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快建设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推动“三北”六期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生态屏障。推动“河北福嫂”“河北净菜”提质扩容,深化京津冀合作办学,合作建设一批康养目的地。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扩大“跨省通办”“同事同标”范围,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推出更多“一网办”“一次办”等便民措施,为三地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可感可及的服务体验。
文/本报记者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