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邻居”“一家人”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的起点上

三地下好“一盘棋”

绘好“一张图”

拧成“一股绳”

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产业共兴、民生共享

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典范

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武清以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为主攻方向,以推动“通武廊”协作重点区域创新发展为突破口,持续深化区域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对接协作,唱好京津“双城记”,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不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图景上,承接疏解浓重有力,重大国家战略不断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今年以来,武清区市场化导入北京优质项目10个,总投资47.7亿元。武清从承接疏解中汲取新优势,在优化分工中集聚新动能。

从水下机器人,到仿生3D细胞技术,再到“空路轨”综合测试验证基地,“京津研发、武清转化”的格局加速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正从“试验田”迈向“丰产田”。


“五一”假期的京津产业新城武清开发区,由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孵化成立的清润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套水下作业机器人项目一派热火朝天。“未来,我们将让更多变革性技术和创新产品应用在京津产业新城这片热土,生根发芽!”公司总经理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北京天津“双城联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结线成网,京津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日益凸显,让“我的资源”成为“你的优势”,让“你的创新”化作“我的机遇”。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亮出各自“家底”,梳理绘制产业图谱,共育6条重点产业链和5个产业集群,已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的新发展路径。


车灯、座椅、车身、变速箱来自天津,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在京津冀地区,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的故事在持续上演。

京津产业新城京清汽车产业园内,车辆穿梭,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作业井然有序……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设备快速运转,一个个汽车大灯从生产线上下来后被运往物流车间,在检测合格后,发往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链上发力,产业才能步步生花,这是京津冀区域的“零部件总动员”,数以万计零部件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之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随着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加快建设,从经济接轨“深一度”,到链起产业“协作圈”,“1+1+1>3”的协同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瓣瓣不同,瓣瓣同心。协同发展的效力,体现在产业上,也彰显于人心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每一步都指向民生。

从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到今年两次优化调整京津城际运行图,再到京津定制快巴服务增加6点前车次,满足通勤人员早班需求……


一条条高铁、一辆辆定制快巴,不是同城,又似同城。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连接起无数个“双城”的生活港湾和梦想彼岸。

政务服务加快同城化。“区域通办”不断扩展,三地社保卡“一卡通办”率先实现京津城际铁路刷卡乘车,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加速构建,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

优质教育资源“跨区流动”。三地累计组建12个基础教育共同体、3个教育联盟,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以佛罗伦萨小镇为核心,武清正全力打造“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全场景消费平台,建设京津冀地区最具特色的时尚主流消费目的地。游客们用最小的时空成本,在环京地带重建生活的呼吸感,感受城市的烟火气。

协同的速度,同城的进度,幸福的刻度,都让重大国家战略有了温度。 同心而行,三地并肩携手的脚步从未停止,一个发展更协调、动力更澎湃、民心更凝聚的京津冀正在拔节生长

新的十年

武清宏图待展

京津冀将继续并肩前行

共谱协同发展新篇章!

来源:美丽武清

审核:刘浩杨

编发:苏纪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