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结束后,巴基斯坦空军少将奥朗则布的一席话直接引爆舆论:“阵风不是架坏飞机,它很强大,关键在于训练水平”。

此言一出,网友统统回复,这一评价回复的高明啊,既给法国军火商留足了面子,又把印度空军的战术水平钉在耻辱柱上,更在不经意间秀了一把中国装备的实战能力。网友们调侃:"巴铁这心思,都快从喜马拉雅山飘到巴黎了!"



不得罪法国:给技术卖家留足面子

法国是巴基斯坦的重要军贸伙伴,曾向其出售潜艇和导弹技术。巴方若全盘否定阵风性能,可能影响未来合作。更何况,法国在欧盟内部对印度施压科索沃问题的态度相对温和,巴方需维持这一微妙平衡。

但“夸赞”的潜台词更狠:“战机没问题,是印度人不会开!”——既保全法国颜面,又暗指印度飞行员素质堪忧。毕竟,法国自己早就甩锅:“我们的阵风在利比亚炸皮卡都没失手,怎么到印度就成‘活靶子’了?”



嘲讽印度:把“人菜瘾大”钉上耻辱柱

巴少将的发言直戳印度痛点:花75亿美元买26架阵风M舰载机(单价2.88亿美元比F-35还贵),结果首战就被歼10CE用PL-15导弹当风筝打。更讽刺的是,印度飞行员曾因误扔副油箱炸自家机场的“神操作”名扬四海,这次空战中甚至出现预警机数据延迟0.8秒、导弹未发射就被击落的荒诞场面。

巴方这番“夸赞”,相当于把印度“人不行怪路不平”的遮羞布彻底撕碎。



避免捧杀中国装备:低调炫耀“体系碾压”

若巴方高调宣扬歼10CE“吊打”阵风,可能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武器的过度吹捧或质疑。而将胜负归因于“训练水平”,实则凸显中巴合作的深层优势:

技术代差:歼10CE的PL-15导弹射程145公里,比印度“米卡”多出45公里,超视距打击直接“开挂”。

体系碾压:ZDK-03预警机+红旗-9BE防空导弹+歼10CE的数据链协同,让印度“阵风”成了“又聋又瞎的独狼”。

训练降维:巴飞行员年均飞行200小时,印度仅150小时;中巴“雄鹰”联演更让巴军熟悉“能量机动破S战术”。

这种“用中国体系打法国飞机”的胜利,比单纯吹嘘战机性能更有说服力。



战略忽悠:鼓励印度“继续买,接着送”

巴方潜台词或许是:“阵风这么强,印度多买点!”毕竟,印度买得越多,越暴露其“万国牌”军备的兼容性漏洞——阵风与苏-30MKI、米格-29的数据链不互通,预警机还要靠以色列转换器“打补丁”。

更妙的是,法国为赚印度的钱,承诺不向巴方提供“流星”导弹技术,但巴铁早已靠中国PL-15实现“射程自由”。印度花天价买来的“高端货”,反而成了中巴联手的“经验包”。网友神评:巴铁的心思都写脸上了!



空战背后的“新战争逻辑”

这场“夸赞”闹剧揭示现代战争的三大真相:

1.技术代差决定生死:PL-15的射程优势让阵风“没见面就凉了”。

2.体系对抗碾压单机:中巴的预警-导弹-数据链闭环,比印度“散装空军”强出一个维度。

3.训练水平决定上限:再好的战机,交给“副油箱炸机场”的飞行员也是白搭。

未来,印度若继续迷信“买装备就能赢”,恐怕只会沦为国际军火市场的“冤大头”。而巴铁这番“夸敌讽友”的操作,堪称外交场上的“顶级阴阳师”——心思,果然都写脸上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