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临平经开区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距离良渚古城遗址20多公里。它是浙江省第一座考古博物馆,将于5月18日正式开馆。这座承载良渚文明千年底蕴的博物馆,有哪些特点?今天,记者提前去打探了一下。
作为浙江省第一座考古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从考古学角度阐释考古发掘历程,以考古成果串联起整个展陈,馆内设有玉架山遗址展厅、茅山遗址展厅、临平遗址群展厅等三大展厅。
目前博物馆内还处于文物布展阶段,不过已经可以看到良渚文化标志性器物——玉琮。临平遗址群展厅展出了镯式琮、高节琮以及切割琮,通过这些玉琮,可以串联起环太湖地区统一的社会信仰。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工作人员 李琳:
“每一件玉琮的旁边,我们其实都有放其它遗址里面的玉琮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它们的纹饰或者颜色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说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时期,它们之间其实是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信仰。”
另一边的茅山遗址展厅,也进入最后的布展阶段。作为实证良渚文明在稻作农业上发展成就的遗址,这里主要摆放的是关于农耕文化的展品,比如首次在国内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牛脚印,还有良渚晚期的红烧土田埂,良渚中期长条形水稻田等。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工作人员 李琳:
“茅山遗址上面,形成了大面积的比较规整的农田,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左右,最大面积有2000平方米。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稻田规模是比较宏大的。”
2008年,玉架山遗址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6个相邻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遗址。共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645座,灰坑30余座,建筑遗迹11处,出土陶瓷、石器等各类文物8000多件,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遗址中单体出土墓葬数量最多、时间序列最完整的遗址。
玉架山遗址考古队资深专家 方中华:
“延续的时间比较长,从良渚文化的早期、中期、晚期,差不多有近千年的时间,说明这一带当时的社会已经比较稳定了。”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总面积2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超5000平方米,临平遗址群厅展出300余件(组)文物,茅山遗址厅展出500余件(组)文物,玉架山遗址厅展出900余件(组)文物。正式开馆后,将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无需线上预约。
临平博物馆副馆长 李龙:
“展出更多的就是考古发掘历程、手段、成果,穿插着会有一些互动性的考古知识科普。”
杭州台记者傅抿铭、邵云轩报道
值班编辑:史超磊一审:张游锡
二审:王羽超终审: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