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至11日,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以及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党报的摄影记者、淮安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齐聚淮安,开展为期三天的“全国主流媒体聚焦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成果”主题摄影采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镜头展现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五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记录大运河成为“致富河”“幸福河”的新时代淮安实践,用艺术视角展示运河之美,讴歌时代华章,让更多人了解淮安、喜爱淮安,感知美好且温暖、精致又别致的“运河之都”,感受大运河流淌千年的“诗和远方”。
(5月9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雷声(左二),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勇(右二)、淮安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国(右一)、淮安市大运河办宣传推广处处长李鸣鸣(左一)为启动仪式开镜。常州日报记者 虞岭 摄)
(5月11日,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起点——淮安船闸鸟瞰(无人机照片)。连云港日报记者 王健民 摄)
(5月10日,南来北往的运输船舶有序通过汇行广场。朱天羽 摄)
(5月10日,淮安区阳光艺术团的演员们在淮安府署为游客演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州十番锣鼓。朱天羽 摄)
(5月10日,游客在河下古镇观光旅游。河下古镇旅游愈来愈升温。朱天羽 摄)
(5月10日,农民画家潘宇(中)在博里农民画展示中心指导农民画培训班的学员作画。朱天羽 摄)
(5月10日清晨,淮安区河下古镇“中国名厨文化体验馆”吾菜茶社服务员,在为游客准备淮扬菜特色早茶(手机照片)。曹政 摄)
(5月10日,淮安区老淮安楚香阁店的美食。 索祁 摄)
(5月10日清晨,工作人员在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淮安蒲菜的淮安区天妃宫河塘收割蒲菜。 方向东 摄)
(5月11日,市民在淮安区河下体育公园抖空竹,锻炼身体。该公园位于黄码大桥淮安区一侧桥下,是利用桥下空间设计打造的一处公共健身场所,方便周边居民休闲健身。朱天羽 摄)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志性城市,淮安在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被十余次重点提及,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自2021年启动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工程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以“文兴、水清、岸绿、业盛、人和”为规划思路,系统构建“1+1+N”规划体系,统筹推进总长125公里的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该工程东起淮安船闸,经里运河、京杭运河至五河口,延伸至洪泽湖大堤等水域,覆盖沿线街道乡镇,着力打造“古今辉映的运河人文画廊、蓝绿交织的运河生态画廊、转型升级的运河富民画廊、美好幸福的运河宜居画廊”。
(淮安区萧湖公园夜色(资料照片,无人机照片)。陈光晰 摄)
(淮安生态文旅区山阳湖公园(资料图)。 杨洪雷 摄)
(淮安区大运河畔的岁月留痕雕塑(资料照片)。 方向东 摄)
(淮安生态文旅区川流不息的翔宇大道(资料照片)。杨洪雷 摄)
(5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淮安钞关。位于淮安文旅新区的淮安钞关是明清两朝全国最大的钞关,上缴的关税占全国关税的一半之多(无人机照片)。曹政 摄)
(里运河畔红灯十里帆樯满(无人机照片,资料图)。贺敬华 摄)
(晚霞中的淮安生态文旅区山阳湖公园(无人机照片,资料图)。贺敬华 摄)
(位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火树银花不夜城——淮安西游乐园(无人机照片,资料图)。曹政 摄)
(八亭桥高架立交的月季花盛开(无人机照片,资料图)。贺敬华 摄)
(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的清江浦楼与国师塔遥相呼应(无人机照片,资料图)。 潘炜 摄)
本次活动,由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通过前期的精心组织、策划,活动中,摄影名家们实地走访了总督漕运公署古城复兴文化园、清江大闸城市客厅展示园等淮安百里画廊沿线重点点位,在已对外开放的板闸遗址公园,宋代水工智慧与现代科技呈现的沉浸式体验令采访团赞叹不已;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骑行、步行、舟行、车行)的立体化游览动线,生动展现“水城共生”的现代典范。在洪泽湖旅游公路上,快门声此起彼伏,定格下二河西堤生态修复工程的盎然绿意,以及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升腾的市井烟火。淮安市大运河办宣传推广处负责人李鸣鸣介绍,板闸遗址公园、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清口枢纽核心展示园3个项目已入选江苏“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
(清江浦区里运河鸟瞰(无人机照片,资料图)。贺敬华 摄)
(中国南北分界地理标志园鸟瞰(无人机照片、资料图)。陈光晰 摄)
(夜色中的清江浦区水渡口广场建筑(资料图)。丁成兰 摄)
(5月10日,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清江浦区境内的东港体育公园鸟瞰(无人机照片)。曹政 摄)
(5月10日,市民在淮安市月季园内观赏市花——月季。淮安月季园是中国月季八大中心之一,开创了中国月季园大苗出口的先河。曹政 摄)
(位于清江浦区的淮安港鸟瞰(无人机照片,资料图)。徐昌政 摄)
(淮阴区高家堰“世界遗产”风景点。连云港日报记者 王健民 摄)
(5月10日淮安区马头镇境内的清口枢纽遗址鸟瞰(无人机照片)。 徐昌政 摄)
(5月10日,淮阴区五河口晚霞。连云港日报记者 王健民 摄)
(5月9日,演员在淮阴区子禾农耕研学基地,表演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马灯舞。徐昌政 摄)
采访团特别关注到,淮安在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中很注重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洪泽湖渔鼓舞的铿锵节奏、淮阴区马灯舞的灵动身姿、淮安区十翻锣鼓的悠远韵律……这些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运河文化瑰宝,通过创新编排与场景化展示焕发新生。
“从空中俯瞰,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恰似一幅水墨长卷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新华社江苏分社图片总监、高级记者季春鹏在无人机取景时感慨。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带动沿线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文化价值与民生福祉的多维提升。
(5月11日,洪泽区的中专学生在洪泽湖边为游客表演洪泽湖渔鼓(无人机照片)。曹政 摄)
(洪泽区洪泽湖畔的船厂记忆公园(无人机照片)。连云港日报记者 王健民 摄)
(5月11日,游客在洪泽湖畔的周桥大塘景区拍照游玩(无人机照片)。贺敬华 摄)
(5月11日,洪泽区的中专学生在洪泽湖古堰景区为游客表演渔鼓(手机照片)。曹政 摄)
(淮安白马湖旅游度假区远眺(无人机照片,资料图)。曹政 摄)
(百里画廊打卡点——盱眙县马坝镇(无人机照片,资料图)。冀叶亮 摄)
(洪泽区蒋坝镇洪泽湖畔夕阳如火(资料图)。陈光晰 摄)
(5月10日,大运河百里画廊盱眙段沙溪湖景栈道(无人机照片)。石浩 摄)
(5月10日,大运河百里画廊盱眙段官滩镇洪湖村沿湖风光(无人机照片)。石浩 摄)
(5月10日,洪泽区老子山镇(无人机照片)。贺敬华 摄)
淮安市大运河办负责人在交流中表示,下一步,淮安将依托百里画廊参与高质量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区县联动、项目管理,持续打响“运河之都·百里画廊”城市形象品牌,让大运河真正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的“致富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河”,为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淮安应有贡献。
据悉,本次采风作品将通过全媒体平台集中展示,以影像力量讲好新时代运河故事,让“运河之都·百里画廊”城市品牌绽放更绚丽的时代光芒。
(5月10日,洪泽湖淮河入湖口的中国传统村落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无人机照片)。 石浩 摄)
(5月10日,大运河百里画廊盱眙第一山风光(无人机照片)。石浩 摄)
(盱眙县城鸟瞰(无人机照片,资料图)。张照军 摄)
通讯员:李鸣鸣 邓丽萍 徐昌政/文 徐昌政 陈光晰 索祁 朱天羽 贺敬华 潘立军 石浩 方向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