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古树年轮、答疑养花难题、为树木把脉问诊……在5月12日第4个国际植物健康日到来之际,北京农学院与颐和园管理处联合举办“携手守护全球同一个健康,筑牢人类食品与生态安全屏障”主题科普活动,为北京市民带来一堂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自然科普课堂。
当天,活动在颐和园养云轩开放“古典园林生态”工作室和“古树”工作室,还设立了植物健康、古树保护、智慧植保等科普宣传展板,陈列出形态各异的植物病虫害标本、古树年轮标本。这些标本直观展现了病害对植物的侵蚀过程,引发游客对植物健康危机的深刻思考。北京农学院师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从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技巧到绿色防控的前沿技术,专业讲解深入浅出,让植物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往来游客纷纷驻足,不时向师生提问。尤其是师生志愿服务队现场发放精心编制的《家庭绿植养护小贴士》,并针对盆栽枯萎、月季黑斑病等常见问题提供一对一解答,深受市民欢迎。
北京农学院植物健康研究院师生还提前研究颐和园的历史资料,了解园内植物的种植年代、品种特性,结合北京地区常见植物病虫害数据,制定了详尽的“把脉问诊”方案。活动当天,有的同学采集了病虫害样本,有的用专业仪器检测颐和园土壤酸碱度和肥力,有的则记录下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相关数据。师生团队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就解决方案与颐和园园艺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颐和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园内现存古树1600余株,各类乔灌木3万余株,是北方植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此次与北京农学院合作开展植物健康的科普,既发挥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共教育功能,也借助专业力量提升植物养护水平,为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以及花园城市建设探索新路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