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规避白蚁的危害、年轮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动物斑纹中藏着什么奥秘……5月11日,300多位中小学生带着各自创意相聚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围绕“自然的真相——大小、尺寸和规模……”这一主题,参与第十四届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上海赛区(展览及表演类别)终评活动。
周末的复兴中学教学楼广场上,展览组决赛如火如荼地火热进行。选手们就展览作品内容和创作心得侃侃而谈,蜂窝纸板、丙烯颜料、轻粘土、报纸等材料经过巧思组合成了精美展品。而表演评审教室里,学生则借助自制道具,以生动的情景剧形式演绎自然故事,揭秘自然真相。来自科技、文博、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的20余位评委齐聚一堂,通过参阅材料、观看作品、互动答辩等,对参赛作品逐一打分。
在全市120多组参与市赛终评的队伍中,虹口区有30多支队伍获得本次终评参赛资格,数量领跑全市。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的陆仁立同学和上海市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的陈元泽同学以《淤泥重生:从清淤底泥到生态陶粒的奇妙之旅》为主题,针对上海年均产生约30万吨河道淤泥问题,创新提出将淤泥仿火山岩结构烧制成多孔生态陶粒,从而实现变废为宝。他们在设计的展板上,通过魔方互动与拼图游戏,生动展现了制陶历史、陶粒结构及环保价值的关系。
在项目座谈会上,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环球自然日活动已开展十四届,这个具有持续生命力的自然科学项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对自然的研究,学生可以借助小规模策展展现丰富的学习成果。
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表示,虹口区连续多年创新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系列活动,其中,“环球自然日”就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载体之一。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开拓了科学视野,提升了生态意识,也培育了高阶思维。后续,虹口区青少中心将继续以“彩虹计划•科学素养工程”为抓手,指导、扶持更多学校打造科技特色,形成学校科学教育的“一校多品”和特色项目的从“有”到“优”,“面向人人”提升区域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