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5月12日讯 2025年5月12日,正值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的“应急广播服务防灾减灾救灾科研成果发布暨新技术研讨会”在成都顺利举行。
本次会议聚焦应急广播体系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创新应用,集中展示了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无线电台管理局,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应急管理厅、地震局、气象局等单位负责同志、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代表齐聚成都,共同探讨应急广播技术发展的新路径。
筑牢防线
擘画行业发展新蓝图
当前,四川作为全国首个应急广播试点示范省、首个地震应急预警启用省、首个设立省级应急广播中心的省,全面推进应急广播功能拓展和应用。从2013年建设试点开始,历经10余年,已经建设了1个省平台、6个市级平台,172个县级平台,26万个应急广播终端。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发表讲话,他表示,“应急广播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共同探索新技术在应急广播领域的应用,让应急广播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成果发布
四川经验走向全国
▲应急广播实验室科研成果发布
在成果发布环节,三项“四川造”创新成果引发强烈关注。四川应急广播创新推出两类标识音:预警标识音以地震预警声音标准为参考,融合四川打击乐元素,突出警示功能;宣传标识音则采用节奏感强的重复音节,增强传播效果。新发布的《四川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标准》针对四川省灾害特点,对应急响应时效、设备环境适应性、电力保障等作出规范,并细化了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全流程要求。
由应急广播实验室研究的针对断电、断网、断路(“三断”)条件下的“喊醒叫应”系统经过半年攻关,已在系统软件、专用基站设备、自组网终端等方面取得五项全国领先的阶段性成果,即将在雅安市汉源县进行试点部署,年底前完成示范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现场还布置了应急广播科研成果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和实物展示,生动呈现了四川省应急广播在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吸引了众多参会嘉宾驻足交流。
▲参会嘉宾参观应急广播科研成果展示区
此次会议不仅展现了应急广播技术的最新进展,更构建起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在科技赋能下,应急广播正从传统的“大喇叭”进化为智慧应急系统的“神经末梢”,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可听可见”的防护墙。
技术研讨
共谋应急广播发展新篇
▲应急广播新技术研讨环节
新技术研讨环节汇聚了行业顶尖智慧,10家单位围绕应急广播技术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无线电台管理局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分享了短波应急广播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太极计算机、北京数码视讯、北京博汇科技、杭州图南电子、湖南康通电子、成都德芯数字、四川璧虹电子、四川广电科研所则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创新解决方案,涵盖智能终端研发、系统运维保障、多模传输技术等关键领域,其中不乏针对极端环境通信难题的前沿探索。
与会代表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应急广播领域的融合应用,为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多元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