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钱币,看似廉价门槛低,但真要着了迷,那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玩北宋四大金刚( 元丰、元祐、皇宋、熙宁)玩久了,不搞点崇宁大观就浑身不得劲。时间再久一点, 四级版往上、靖康、铁母之类的必须要搞一枚,否则就感觉这么多年“白玩”了。
清十帝小钱看腻了,不由自主地就开始向大样进军。再然后套子钱、 新疆红钱、部颁式、母钱、宫钱等,一点点往上升级。不搞点性质钱总有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顺治各种版
顺其自然的往上走,只要玩了一定年头的老玩家,基本都会咬咬牙入手那么几枚“压箱底”,当作玩泉生涯的一种安慰。
很奇怪,明明在几十块钱的“舒适区”里就能玩很久很久。然而只要是真正的钱币爱好者,或多或少都会“上头”,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一不小心花钱如流水!
是资本炒作影响玩家的判断吗?还是“投资赚钱”的心理在作怪?虽然有部分原因在于此,但我也见过不少老玩家,从来不看各种拍卖成交,也不在乎行情起伏,纯自娱自乐。
以至于收藏了很多精品,甚至一枚都没有卖过,那他们是什么心理?
元祐通宝背四决折二
我想,有种纯粹的喜爱,可能是一种执着。与其说是怀旧,不如说是对历史质感的迷恋。
至今还记得和一位泉友的交往,当时他高价买了一枚元祐通宝背四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即作诗一首:"元祐更化事已非,铜斑犹带旧朝晖。小儿不识沧桑变,笑问钱文瘦与肥。"
他说读到“元祐更化”之后,王安石唱罢,司马光登场,以及和苏轼之争的这段历史,有感而发。
通读一段历史,恰好又收到一件与该历史相关的古物,这种快乐带来的多巴胺,丝毫不亚于其他娱乐项目!
契刀五百
而另一种则是对于“升级”的执着,目的并非是“赚钱”,而是“闯关”。
在某论坛见过一位泉友,每隔一段时间都分享自己的收藏,有段时间主攻莽泉。他说不靠盒子,全凭本事在各个平台搜集,看看什么时候能弄到一枚金错刀。
然后从货泉开始,再到小泉直一、货布、大泉五十、小布一百等,花了大半年时间终于弄到一枚契刀五百。
你以为他是靠以藏养藏吗?错,是靠不断的打眼吃药,硬生生闯过来的。不但没赚钱,还亏了不少钱,尤其是一枚修补后的名誉品幼泉二十,让他吃了大亏。
幼泉二十(网络配图)
可是这位泉友不在乎,什么价格、升值、热度等,无所谓,他在乎的就是市场实战这种刺激。
最终出掉契刀五百,在某平台换藏了一枚合法的金错刀(一刀平五千),算下来还亏了小万。
他也不嘴硬,承认自己上头了,并劝诫新手:“别跟我学,还是要打好基础再去实战,不过这种凭本事弄到真品的感觉,就一个字:爽!”
玩钱币“上瘾”的感觉,就是不计代价也要弄到一枚心仪的藏品,哪怕多花钱。也许现如今很多商人“奇货可居”把极美品越炒越高,就是利用这种心理。
五彩斑斓的大定通宝
个人不提倡“冲动消费”,也经常劝诫新手玩家不要乱花钱。但人嘛,是感性动物,一上头之后就不管不顾了。
就像我自己,说得好听,但曾经被一枚假锈“水表金”大定通宝坑过,损失几百元。一气之下跑到某个喜欢“托价”的平台,花更贵的价钱买了一枚五彩斑斓的大定,其实这样做没啥意义,就是事后找补而已......
说到底,玩钱币的“瘾”在于那种与历史对话的快感、闯关升级的成就感,甚至偶尔“交学费”的痛并快乐着。
理性收藏固然重要,但若少了这点痴劲儿,又怎能算得上“玩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