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的克什米尔空战,看似是南亚天空的偶然交锋,实则是全球空战规则被重新定义的标志性事件。当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歼-10CE锁定印度“阵风”时,西方军工界或许从未想到,这场对决会成为“三代半”战机颠覆“四代半”神话的教科书案例。



5月10日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作战显示,装备中国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枭龙Block3战机,在体系支撑下成功锁定印度最先进的阵风战斗机。

更令西方军事观察家震惊的是,部署在旁遮普邦的印度S-400防空系统,竟未能有效拦截巴方发射的CM-400AKG超音速导弹。这种跨代优势在5月12日的空战中达到顶点:三架试图突袭巴方纵深的阵风战机,在距离接触线80公里处即被歼-10C的霹雳-15远程导弹击落。

这场技术碾压带来的冲击波正席卷全球防务市场。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数据显示,阵风战机自2015年以来已获得埃及、卡塔尔等6国超过140架订单,其4.5代战机的市场定位原本稳居高端阵营。



《简氏防务周刊》2025年5月也给点赞,称歼-10C是“南亚空战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反观“阵风”,雷达弱不说,维护还费钱费力,印度飞行员私下都吐槽:“这破玩意儿,修一次够买辆豪车了!”歼-10C这场仗,硬是用实力打脸,告诉世界:中国战机,不光能飞,还能打!



反观法国卖给印度的“阵风”,零配件贵得离谱,稍有个磕碰就得等法国人慢悠悠发货,印度空军没少为此挠头。这么一比,中国军工的性价比,简直是“买辆宝马的钱,给你整辆劳斯莱斯”!



西方的日子可不好过了。法国“阵风”号称有SPECTRA电子战系统,能“隐身”躲雷达,结果在歼-10C面前跟纸糊的一样。路透社2025年5月9日爆料,法国达索公司股价两天跌了12%,股东们脸都绿了。



美国也慌了,五角大楼连夜改F-35的出口评估报告,生怕中国技术扩散,把他们的军售生意抢光。北约内部更是吵翻了天,有人嚷着要更新装备,有人埋怨西方技术被高估。这场景,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西方军工那“高高在上”的神话,被中国战机一拳打得稀碎。谁能想到,曾经被他们瞧不起的中国制造,如今成了他们的噩梦?



正如“Defence-Blog”网站所言,歼-10CE的胜利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成功,更是对西方空中霸权的一次系统性冲击。

“Defence-Blog”网站认为,自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战斗机已经实质性统治全球。以F-16为例,许多国家因为对其性能的依赖,不得不对美国屈膝,而美国则通过提供不同技术版本,甚至是不同作战体系,来控制这些F-16机队的实际战斗力,进而掌握各个地区的局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埃及和以色列。



以法制“阵风”为代表的欧洲战斗机,则在美国战斗机的羽翼下,以“独立自主”为旗帜,分走了另一部分市场,尽管所谓的自主并不存在——在美国的干扰下,埃及重金采购的“阵风”无法搭载“流星”。



硬碰硬的较量:当氮化镓雷达遇上“流星”导弹

这次南亚“遭遇战”的传闻,把大家的目光都拉回到了飞机本身的技术上。歼-10CE,这架中国战机,据说装了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用的还是氮化镓(GaN)技术。

这玩意儿厉害在哪?简单说,就像给雷达换了个更强劲的心脏,功率更大,看得更远,抗干扰能力也更强。相比之下,“阵风”的RBE2-AA雷达用的是砷化镓(GaAs)技术,理论上就差点意思。



导弹也是关键。歼-10CE配的霹雳-15E空空导弹,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技术能让导弹在追击目标最后那段距离,依然有劲儿,跑得快,躲也躲不掉,行话叫“不可逃逸区”大。而“阵风”的“流星”导弹虽然射程不错,但它那冲压发动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有点尴尬,而且据说还得靠飞机一直给它“照着亮”(这点有争议,一般认为“流星”也是主动雷达制导)。

电子战方面,据说歼-10CE还能压制对手的通信,这就更玄乎了,背后肯定是更牛的干扰技术和算法。



卖的不是飞机,是“朋友圈”:中国军贸打法变了!

光比技术还不够,中国航空工业卖东西的思路,跟西方那套“祖传秘方”也不一样。西方卖军火,讲究个“看人下菜碟”,技术分三六九等,好东西比如预警机,那是压箱底的宝贝,轻易不给你,就等着你后续花大钱升级,以此把你拴得牢牢的。说白了,就是“挤牙膏”,让你永远差那么一点。



中国好像不这么玩。他们更像是在推销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你想建个现代化空军?行,不光卖你歼-10CE或者“枭龙”,还可能打包指挥控制系统、空空导弹、电子战设备,甚至预警机、地面防空都给你配齐活了。这种“交钥匙”工程,对那些预算不多,又想快速提升战斗力的国家来说,诱惑太大了。



而且,据说中国出口时,技术上不怎么藏着掖着,卖给缅甸的“枭龙”跟巴基斯坦自己用的版本差不多,甚至有说法歼-10CE还能用别国造的导弹。这不明摆着要砸西方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和“等级制度”的饭碗吗?



单挑已过时,抱团才能赢:现代空战的“群殴”法则

现在打仗,早不是王牌飞行员单挑的年代了,得靠体系,得靠大家攥成一个拳头。

印度空军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们装备是“万国造”,苏-30、米格-29、“阵风”,各家的飞机都有,预警机雷达又可能是另一家的。这就像个“七国联军”,数据链不通,情报共享费劲,真打起来,各顾各的,一盘散沙。据说印度花大价钱买了“阵风”,结果想装个自己中意的武器都费劲,想搞点自主维护都得看人脸色。



反观巴基斯坦,据说引进了中国的ZDK-03预警机,再加上歼-10CE和“枭龙”Block3,一套中国标准的作战网络就搭起来了。预警机在后面“开天眼”负责侦察指挥,歼-10CE在前面当“尖刀”搞远程精确打击,“枭龙”查漏补缺。

这不就是一个完整的“发现-锁定-摧毁”的链条吗?飞行员的训练也得跟上,光会玩特技没用,得懂超视距、懂体系配合。巴基斯坦空军经常跟中国等国家搞“雄鹰”系列演习,估计就是在练这个。



南亚那声鹰唳,无论最后证实是真是幻,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它提醒人们,空中力量的天平,或许真到了重新校准的时刻。中国航空工业这些年的进步,不光是歼-10、歼-20这些飞机本身,更厉害的是他们构建作战体系的思路和卖军火的智慧。

这种进步,背后是长期的投入,甚至可能还有军民融合技术互相促进的功劳,比如氮化镓、人工智能这些,民用玩得溜,军用也能跟着沾光。



西方那边呢?F-35项目拖拖拉拉,欧洲几国联合搞个战斗机也是磕磕绊绊,总让人觉得有点被利润和政治绑架了手脚。所以,要说西方靠着技术优势和出口管制就能一直当老大的时代,是不是快到头了?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那根曾经牢不可破的霸权杠杆,似乎已经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松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