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想去莫斯科参加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结果被爱沙尼亚等欧盟国家关了领空,连专机都不让过。

这种 “欧洲式自由” 背后是地缘政治的博弈,而印度这边也有类似的迷之自信 —— 不少印度人觉得自己能和中国掰手腕,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放言 “三天拿下拉萨”,还坚信法国阵风战机比中国歼 - 20 厉害。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印度的自信从哪儿来?

印度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历史的误读。1962 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度被打得落花流水,连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都直言印度 “脑子坏了” 才敢挑衅中国。

但印度国内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那场战争是 “印度让着中国”,甚至编造出 “中国军队靠人海战术取胜” 的谎言。这种扭曲的历史认知,加上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让部分人产生了 “印度已经崛起” 的错觉。



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在印度的社交平台上,“三天拿下拉萨”“阵风吊打歼 - 20” 之类的言论比比皆是。

比如 2021 年印度媒体《印度教徒报》曾造谣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尽管印度军方辟谣,但仍有大量网民坚信不疑,甚至叫嚣 “击溃解放军”。这种被民族主义裹挟的舆论环境,让印度社会形成了一种盲目的自信。



军事对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纸面上看,印度的军事力量似乎不容小觑。印度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现役军人超过 140 万,还装备了从俄罗斯、法国等国购买的先进武器,比如苏 - 30MKI 战斗机、阵风战斗机和 S-400 防空系统。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军费差距悬殊:中国 2024 年的军费约为 2300 亿美元,而印度只有 766 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更关键的是,中国军费的购买力远超印度。



中国拥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能自主研发生产歼 - 20、航母等尖端装备,而印度 70% 的武器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维护和升级也困难重重。

例如,印度国产的 “光辉” 战斗机研发了 30 多年,至今只生产了 40 多架,且性能远不如中国的歼 - 10C。



装备质量差距显著:中国空军拥有两款五代机(歼 - 20 和歼 - 35),总数超过 200 架,而印度至今没有一架隐身战机。印度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斗机,虽然在某些方面性能不错,但面对歼 - 20 时根本没有胜算。

中国空军的四代机数量更是印度的三倍以上,仅歼 - 10、歼 - 11、歼 - 16 等型号就超过 1200 架。海军方面,中国拥有 3 艘航母和数十艘先进驱逐舰,而印度唯一的国产航母 “维克兰特” 号不仅吨位小,还多次出现故障,实际战斗力有限。



现实制约:印度真的输不起

尽管印度部分人叫嚣着要 “教训中国”,但现实中的多重因素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但人均 GDP 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战争不仅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还会严重破坏经济。2020 年中印边境对峙期间,印度股市暴跌,外资大量撤离。



如果爆发全面战争,印度经济可能面临崩溃。莫迪政府的 “印度制造” 政策本就成效不佳,制造业占比多年未提升,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印度根本经不起战争的折腾。

印度在美俄之间寻求平衡,但两国对印度的支持都是有限的。美国虽然拉拢印度对抗中国,但更关注自身在亚太的利益,不可能为印度的军事冒险背书。



俄罗斯虽然与印度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合作,但更重视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不会支持印度挑衅中国。此外,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也让其无法全力对华。

2025 年 4 月,印巴在克什米尔爆发冲突,印度海军虽然高调部署航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停火,这说明印度在军事冒险面前也会权衡利弊。



近年来,中印通过外交渠道积极沟通,努力管控边境分歧。2025 年 3 月,中印举行了第 33 次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双方同意继续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并筹备下一次特别代表会晤。

4 月,印度重启朝圣路线,恢复印度香客赴西藏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朝圣,这被视为两国关系改善的信号。莫迪也多次表示,中印竞争不应演变为冲突,两国应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结语

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从社交媒体上的言论看,部分印度人确实有这种迷之自信,但现实中的军事、经济和国际环境都不允许印度这么做。

1962 年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而印度也远未达到能与中国全面抗衡的实力。与其沉浸在虚幻的自信中,不如踏踏实实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才是印度真正的强国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