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稚嫩的创意到惊艳的作品,我们看到了教育“双减”背景下,科技如何让学习真正“活”起来。或许下一个“爱迪生”或“屠呦呦”就藏在这些灿烂的笑脸中——11日,记者来到牡丹江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现场,感受了一场“科技狂欢”。


无人机飞行比赛

小发明家与“友谊赛”

机器人按照指令行驶,准确地在每一个接口完成任务后返程,比赛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这比赛太酷了!

来自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的邹佳烨小朋友今年刚8岁,但他已获得了ENJOY AI全球总决赛世界冠军,他手捧比赛机器人正在进行编程调试。“我的梦想是将来当一名科学家,这是我为比赛设计的小车,快来看看怎么样?”邹佳烨热情地邀请记者看他的小车。

旁边的比赛场地上,孩子们操纵着摇杆,正在进行机器人推小球比赛,不远处两名小队友正对着电脑进行编程,完成了预期小目标两人会心一笑。

孩子们在比赛场地互相交流,对竞争对手的好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一场关于科技与热爱的“友谊赛”,他们在比赛中认真学习、真诚为队友鼓掌。


机器人比赛场地

动手实践与“航天梦”

在橡皮筋动力模型机制作比赛区域,孩子们先是现场制作比赛模型,然后在操场上放飞,置空时间最久的模型获胜。随着孩子们用机器或是手动上劲,飞机模型飞向天空,借由风力盘旋、滑翔。“飞行是有方法的,得尽量往高抛,飞机会借着风力盘旋,这样能达到长时间置空的效果。”一名参赛选手说。

“他可是全国冠军,飞得又稳又快!”在无人机障碍赛比赛场地,孩子们正在围观的对象是来自牡丹江市师范附属小学的刘宗齐,他曾获得2024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总决赛A6多轴无人机定点投递飞行一等奖、全国冠军。“我飞第一圈时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二圈比第一圈还快一些。我是从2023年接触无人机项目的,它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在比赛中收获了经验,让我更勇敢、更自信。”刘宗齐说。

在采访中,孩子们提到的最多的词是“航天梦”,“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支持孩子拥有动手实践的能力。”一位在室外等待孩子的家长说。


模型机飞行

科技教育与“新土壤”

本次活动共有1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科技节期间,主办方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意无限的科技小发明、构思奇妙的科学幻想画、充满挑战的航模、机器人竞赛等。每一项活动都是一次探索科学的奇妙之旅,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在思考中培养创新思维。

科技节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孩子们有什么变化?牡丹江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主任关志生谈到了他的直观感受:“孩子们都非常兴奋、开心,我们组织科技节,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亲近科技、探索科学奥秘的舞台,希望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满满。”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引领人类走向未来的灯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未来与希望。来自宁安市第一中学的指导老师关德玉表示,自2019年至今,该校连续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开展编程社团活动,学生关一在CSP-S国赛中连续两次获得三等奖。参与科技节比赛不仅使孩子掌握编程基础知识,还锻炼了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学习编程后让我有了立体的学习思维,这种思维用在学习生活中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关一说。

记者 张雪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