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收藏、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老赖逃避执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近日,一起发生在江苏常州的“老赖”事件,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位名为刘某甲的“老赖”,欠下390万元的债务,却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手段,将房产转让给女儿刘某乙,企图逃避执行,最后被抓获刑。
老赖刘某甲到底是怎样上演一场“猫鼠游戏”,将390万执行款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呢?
刘某甲和“前妻”王某某作为连带担保人,于2015年至2016年间向金某某借款390万余元,但债务到期后未偿还,法院判决生效后,刘某甲账户仅剩下8804元。
他们将名下两套上海房产无偿转让给女儿刘某乙,刘某乙随后将房产变卖。
女儿出售房产得款450万余元,法院决定撤销房产赠与,执行时其女儿刘某乙账户内的钱又消失了。原来,刘某甲一家通过“转账取现”的闭环操作隐匿资金。
其一家三口合谋隐匿了执行款,此事件一出便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有的说他们在挑战法律,揭示了他们逃避债务的多种手段,有的说这也展示了现代司法系统在执行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所得款项不知所踪?面对法院的多次追查,刘某甲一家通过虚假转账,现金回流的方式隐匿资金,最终被检察院机关通过微信聊天记录揭露真相。
最终刘某甲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他们一家三口为了逃避债务执行都做出了什么操作呢?
起初,刘某甲作为被执行人,曾将上海两套房产无偿转让给自己的女儿,逃避390万元的债务,女儿刘某乙又把房子卖了,得到了450万余元。
2024年2月,法院就判决撤销了这个房产的赠与,要求返还售房款以及利息,刘某乙就履行了法院的判决,将所有售房款又转给了他的老赖父亲刘某甲。
但当法院再次执行时,却发现这个老赖刘某甲的账户内又没有钱,又消失了。
刘某甲在案件初期曾通过假离婚分割财产,为后续逃避执行埋下伏笔。
检察机关就提取了刘某甲一家的微信聊天记录,通过技术恢复了聊天记录以后发现,他们用方言讨论“钱都提了现金”“用现金最好了,没有痕迹”等内容,直接证实三人合谋隐匿财产。
尽管他们小心翼翼,无论是用方言,还是密谋完之后删除聊天记录,他们可能都没想过现在科技水平的进步!
后期还通过调取刘某甲银行账户流水,发现其将售房款分多笔转至不同账户,且收款人取现时间、金额高度一致,形成完整的资金流转证据链。
在这个案件中,债权人金某某在执行阶段主动提供刘某甲在上海有房产的线索,这也促使法院调查房产转移的情况,为后续撤销赠与、追责提供基础。
不过该案件最后还是达成了和解,刘某乙主动投案并交还200万元现金、以及其在上海的住房抵押给金某某,金某某也主动放弃利息。
这样既实现部分债权清偿,又避免执行程序陷入僵局。
刘某甲获刑三年三个月,获刑不仅限制其人身自由,还可能影响子女入学、入伍、考公等,形成跨代的信用惩戒。
刘某甲明知债务存在,仍通过假离婚、无偿赠与、隐匿售房款等手段逃避执行,主观恶意明显,情节恶劣!
近年来,执行难问题一直是司法领域的热点话题,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老赖们抬逃避债务的多种手段,还展示了现代司法系统在执行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和刘某甲相似的还有前几年发生的一个案子,陆女士因经营需要,在2017年向童先生借款360万元,约定的是半年内将钱还给他。
半年后,陆女士未能按期还款,童先生就开始催促陆女士还钱,但是陆女士每次都以资金周转不开为理由拒还拖欠钱。
于是童先生就与陆女士发生了矛盾,债权人童先生在多次催讨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立案后,通过财产查控系统发现债务人名下已无足额财产。陆女士在诉讼期间将名下宝马车转移至弟弟家中藏匿,和刘某甲一样都是将财产转移走。
从以往的案例中不难发现,老赖一般都会通过将房产、车子等财产无偿赠与亲属,或者是低价出售名下的资产等方式规避执行。
但是法院会对已查实的转移财产采取强制措施,无论是陆女士藏匿的宝马车被扣押评估,还是刘某甲女儿刘某乙售房所得450万元被追回。
若资产价值不足清偿债务,法院可继续执行债务人其他财产,像刘某甲这种严重的还会面临牢狱之灾。
在此次想提醒大家,无论是做什么,最好不要有失信行为,这种欠钱不还的老赖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还将会面临高消费限制、出境管控、融资禁止等联合惩戒。
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商业活动及社会声誉,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造成极大的麻烦及影响。
主要信源:长江云新闻发布关于老赖欠390万逃避执行相关
主要信源:齐鲁晚报果然发布关于老赖欠390万逃避执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