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尔沁沙地锁边带的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党支部书记金扎拉嘎13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治理荒沙,将昔日黄沙漫天的沙地变成了绿洲,为当地农牧业发展、百姓致富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金扎拉嘎和村民一起管护树木。
5月7日,记者走进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金扎拉嘎正带领着护林员穿梭在沙棘林中,查看沙棘的长势以及是否有病虫害和树木枯死情况等。
早年间,说起巴彦茫哈苏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春风一起,黄沙漫天,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选择逃离这不毛之地。
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党支部书记金扎拉嘎说:“过去春天大风一刮,嘎查就黄沙漫天,大家受尽风沙的折磨,现在沙棘成林,风小了,沙子也少了,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金扎拉嘎在办公。
面对困境,金扎拉嘎毅然留守。2000年全国“退耕还林”政策在科右中旗落地,他积极向村民宣传政策,让大家看到国家补贴的保障,顺利推进工作。2012年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后,他深知“不种树种草,永无出头之日”,争取到第一笔治沙资金,带领村民在闲置10年的600亩荒地上种植紫花苜蓿。面对围封资金难题,他挨家挨户劝说,最终村民们自愿出资,种下了第一片“希望林”。
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村民白银宝说:“自从我们嘎查种植沙棘林以后,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看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木,我心里十分激动,我相信在防沙治沙的努力下,以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很幸福。”
金扎拉嘎为村民讲解防沙治沙的重要性。
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中宣部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谭安东来到哈吐布其嘎查时,金扎拉嘎用生硬的普通话道出了治理风沙的心愿。2019年,中宣部干部职工募捐的100万元资金落地,在这里启动了1500亩的沙棘经济示范林试点项目,为嘎查筑起“防风防沙墙”,昔日黄沙漫天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防沙治沙为我们嘎查带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栽植沙棘林不仅增加了群众的就业岗位,也为我们嘎查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有了经济效益。去年沙棘果我们卖了3万多元,带动了12户村民的增收。接下来,我会继续带领嘎查群众防沙治沙,让我们嘎查从沙漠变绿洲。”金扎拉嘎说。
如今,这片沙棘林年固沙量达2.1万吨,近三年嘎查年扬沙天数锐减一半以上,沙棘果也产生了经济效益,这让金扎拉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治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金扎拉嘎的影子与沙棘丛叠在一起,仿佛一株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顽强植物,在这片重生的土地上写下新的生态注脚。(通讯员李洋洋 高玉柱)
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