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为孩子,后半生为自己,这有错吗?

当我和老伴刘红从云南旅行回来,带着满心的愉悦和美好的回忆推开家门时,迎接我们的不是儿女的关心,而是儿媳小翠劈头盖脸的指责:“你们花了三万去旅游?

房贷压力这么大,你们还有心情享受?”那一刻,我愣住了,三十年的付出换来的竟是这样的质问。



01

三十年的付出,换不来一次旅行?

我和老伴结婚三十多年,从农村打拼到县城安家,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买房、结婚。

儿子成家后,我们每月还补贴6000元房贷,想着年轻人压力大,能帮就帮。可当我们终于想为自己活一次,花3万去云南旅居半年时,儿媳的反应却让我们寒心。

“败家”“不懂事”“不考虑家庭”……这些词像刀子一样扎在我心里。我们辛苦一辈子,难道连一次旅行都不配?



02

断供房贷,是我的错吗?

面对儿媳的指责,我一怒之下决定断供房贷。儿子和儿媳慌了,半个月后,亲家甚至进厂打螺丝贴补家用。儿子找上门理论:“妈,你这一断,我们压力多大啊!”我反问:“我养你这么大,还帮你还房贷,难道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有?”

儿媳哭着说:“我们每天上班也很辛苦,你们就不能体谅一下?”可谁不辛苦呢?我们年轻时吃的苦,他们又体会过多少?



03

放手,是自私还是解脱?

这件事让我明白,父母的爱不该是无底线的牺牲。我们总想着“再帮一把”,可孩子的依赖却成了习惯。断供房贷后,儿子和儿媳开始自己扛起责任,虽然过程艰难,但他们终于学会了独立。

而我和老伴,也第一次真正为自己活了一回。旅行、放松、享受晚年,这些看似“自私”的选择,其实是迟来的自我救赎。



04

父母的爱,该有边界

很多父母和我一样,一辈子为孩子活,却忘了自己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适当的帮助是爱,过度的付出却是枷锁。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也曾为孩子的依赖困扰,不妨问问自己:

  • 你的付出,是否成了他们的理所当然?
  • 你的牺牲,是否让他们失去了独立的能力?
  • 你的人生,是否只剩下“为孩子”这一个角色?

或许,适时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你怎么看?父母该不该断供成年子女的房贷?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