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全伙受招安,破辽国、打田虎、灭王庆,三次战役只损兵未折将,头领的数量还有所增加——打田虎王庆的时候招揽了一些高手。

前三次战役侥幸生还的梁山好汉,打方腊却损失惨重,最后回朝受封的只有十二个天罡正将和十五个地煞副将,恰好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四分之一。

战事平息,宋江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红官袍,戴上了长翅乌纱帽——熟悉宋朝官服等级制度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宋朝官员品级越高帽翅越长,也就是其他人要跟他保持更远的距离,上朝和办公的时候占的地方越大,但红色官袍,在宋朝并不是顶级官员的服色。

《宋史·卷一百五十三·志第一百六·舆服五》记载:“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宋神宗熙宁元年以后,四品官员也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上官员也可以穿红袍,也就是说穿了红袍的梁山三巨头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都是五六品的官员,也就是相当于知府知州,跟穿紫袍的大名府梁世杰还有一定差距——梁世杰之所以被称作“梁中书”,是因为他是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外放为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留守,是有副部级头衔的,官职应该是从三品。

宋朝管制,中枢有三师、三公、宰执、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宣徽院、三司使、翰林学士院,其下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监门、六部架阁、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太常寺、宗正寺、大宗正司,六部尚书正三品,六部侍郎从三品。

公相蔡京与媪相童贯的正一品品级,是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无法企及的,蔡京虽然是正一品太师、宰相,但却不能完全压制童贯,因为蔡京最高爵位是鲁国公,而童贯既是检校太尉、枢密使、太傅,爵位后来也从泾国公、楚国公晋升广阳郡王,而蔡京没有“军功”,在造假方面也不及童贯,所以见了童贯,得先拱手称“童殿下”——封王者可以穿蟒袍,不像蔡京等人有颜色限制。



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最高也只能穿红袍,也就是在四品之下,还到不了四品: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这些头衔看着比较威风,实际上并没有多么高大上。

熟读水浒原著的读者诸君当然还记得,霹雳火秦明当青州指挥使司统制的时候,宋江也曾称其为总管:“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却穿了足下的衣甲、头盔,骑着那马,横着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点拨红头子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余人助战。只做总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

宋江一段话叫了秦明五次“总管”,那是因为秦明官职的全称是“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也就是跟宋江后来受封的楚州兵马都总管一个性质,但都总管比总管高一级。

不管是都总管还是总管,宋江和秦明都是“厢军”军官:宋朝军队大致分三类,那就是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禁军和归地方管辖的厢军,还有一种土兵(上短下长,不是士兵)镇砦兵,比如花荣落草为寇前统领的就是清风寨寨兵,相当于县保安团下边的营级单位——宋朝军事要地的县府有知县、县丞、主簿、县尉,镇砦官位在县尉之下。



花荣后来受封应天府兵马都统制,也就跟呼延灼征讨梁山前的职务差不多,但对一个八九品的镇砦官来说,那也是“一步登天”了。

“梁山三巨头”中,吴用并没有散官加衔,但却不是三人中官职最低的,因为武德大夫、武功大夫的加衔,在蔡京童贯高俅眼里一钱不值:从正五品通侍大夫到正六品右武大夫为横行十三阶,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不入“横行”,位在右武大夫之下,也就是说宋江和卢俊义的官阶,即使按加衔算,顶多也就是从六品,刚够穿红袍的资格——那还是穿红袍的标准放宽之后。

安抚使就像后来的“司令”一样,也是有大有小,比如解放前的县保安司令也就是个中校副团级甚至上尉连级,而战区司令、“剿总”司令却大多是上将,刘峙白崇禧是“剿总”司令,黄维是兵团司令,级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宋朝的安抚使,有经略安抚使,诸路安抚使,也有多州安抚使,而宋江卢俊义都只是一州安抚使,一般都由知州兼任,比如像孙立那样的兵马提辖,实际上知州才是真提辖,孙立也就是“专职副提辖”而已。

宋江只是州安抚使而不兼知州,再加上品级太低,只有从六品,说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但实际上见了知州还是得磕头——一般知州都是从五品。



只有特殊的地方才设安抚使,大家顾名思义,也知道楚州和庐州要是没有战乱,安抚使就是个空壳,所以知州是否兼任都不重要,宋江和卢俊义的真正官职,也就是兵马都总管和副总管而已,笔者一直怀疑,宋江那个“都总管”就是为了区分朝廷安插的、更有实权的“副总管”,实际他就是“楚州兵马总管”,而卢俊义上头,肯定还有一个正总管压着,对梁山“二把手”,朝廷连装都懒得装,直接给了他一个地位不高也没有实权的副职。

总管跟安抚使一样,也分路总管和州总管,如果把路总管视为军区司令,那么州总管就是军分区司令,正的也只有从六品,副职可能就是个七品芝麻官。

宋江是绿豆官,卢俊义是芝麻官,智多星吴用虽然位居第三,但他那个“承宣使”可是很了不得——承宣使在宋朝初期叫节度使、节度承宣使,也就是兵团司令一级,如果放在1949年之前,吴用跟黄维平级,而宋江卢俊义也就相当于浙西师管区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周振强,但远不及周振强的兵多。



在宋朝,承宣使是正四品武臣寄禄阶官(虚衔),这个名字还是宋徽宗给改的:“政和(赵佶先后用了六个年号,政和是第四个,宣和是第七个)七年,诏:‘观察留后乃五季藩镇官以所亲信留充后务之称,不可循用,可冠以军名,改为承宣使。’”

吴用是武胜军承宣使,级别仅比所谓“殿前九帅”中的副都指挥使低,跟都虞侯平级——宋朝京城禁卫军分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每支部队各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一人,合称殿前九帅。

也不知道是朝廷有意为之,还是施耐庵采用的不是宋朝官阶标准,吴用的官帽居然比宋江卢俊义还大,这可能因为吴用是“文官”,符合宋朝以文制武的规则。

吴用是武胜军承宣使,如果真有那么一军的话,那么他就是梁山好汉受封后军权最大的一个,就不是芝麻绿豆官,而是“西瓜官”了,虽然还不及高俅,但也差不多了了,而双鞭呼延灼受封“御营兵马指挥使”,那也是说着好听,但见了高俅还得下跪磕头——指挥使在军中地位,比都虞侯还差一级。



《宋史·卷一百六十六·第一百一十九》明确记载:“(殿前司,也就是《水浒传》中的御营)骑军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班、东西班、散直、钧容直及捧日以下诸军指挥,步军有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及天武以下诸军指挥。”

呼延灼这个“御营指挥使”手下有多少兵,在宋朝是有明确规定的,骑兵四百为一指挥、步兵五百为一指挥,但往往都不满员,有时候一个骑兵指挥手下只有几十个兵,步兵指挥只有一二百个兵,呼延灼名义上是个营长,实际上也就是个禁军连长。

宋江、卢俊义和吴用、呼延灼等人受封如此官职,朝廷的用心良苦且可以理解:这些人都是脑后生有反骨,要是真让他们掌握了兵权,谁敢保证不会降而复叛?在您看来,“梁山三巨头”和呼延灼等人受封的官职是低了还是高了?以《宋史》为依据,梁山好汉落草为寇前和征方腊之后,谁的官阶和军职最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